楊 紅
(四川省瀘州市瀘州老窖天府中學,四川 瀘州)
高中英語是高等英語學習的基礎,由于英文學習帶有一定的積累性特點,如果未能在高中階段培育學生掌握英語基礎知識以及良好的學習興趣,可能會影響其后續學習,尤其是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往往沒有得到高中教師、學校的足夠重視。有必要對“高中英語教學如何加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這一問題展開分析研究。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工作當中,高中英語教師往往采用“師教生學”的單向灌輸式教學方法,認為只要自己教得多、教得細,學生的英語水平便會快速提高。但實際上,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會使學生逐漸認可自身被動接受的課堂地位,進而產生對教師教學的高度依賴性。久而久之,學生便會陷入興趣低落、思維遲緩的負面學習狀態當中,造成自主學習能力的不斷削弱[1]。
常言道“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只有真正掌握了正確的英語學習方法,才能做出高質、高效的自主學習行為。由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當中,高中英語教師應有意識地做好英語學習方法的教授引導。具體來講:
首先,可教授學生學會“思維導圖法”。例如,在課堂教學時,高中英語教師可以“職業”相關的詞匯學習為例,將“career”(職業)作為中心,繪制出包含有“soldier”(軍人)、“worker”(工人)、“doctor”(醫生)等單詞在內的思維導圖,并帶領學生觀察圖中各類外層詞匯與中心詞匯在意思上的聯系。其后,便可鼓勵學生自主選擇詞匯內容,繪制出相應的思維導圖,例如“vehicle—bicycle;car;jeep”“vegetable—carrot;tomato;eggplant”等。這樣一來,學生在日后的復習鞏固當中,便可通過這一方法進行英語詞匯的邏輯性記憶,從而實現其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強化。
其次,可教授學生學會“內容體驗法”。筆者發現,當前許多高中學生在進行英語閱讀的學習過程中,常常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即拋開閱讀內容本身的信息性和系統性,對其獨立的詞句內容進行強行記憶。對于這一問題,高中英語教師應及時對學生做出指正和引導,鼓勵其先對英語閱讀整體的故事情節做出了解,再結合故事進展,實現全文的背誦理解。
除了上文提到的“方法”這一因素以外,“興趣”也是影響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重要因素。對此,為了將英語教學工作從傳統中枯燥、單調的知識輸出模式中解脫出來,高中英語教師可適當引入多媒體資源,為學生創設出豐富多彩的英語學習情境。
例如,在教授一些生詞較多、語法內容較多的內容時,教師可將相關詞匯和語法內容制作為多媒體課件,并在課堂上展示給學生。這樣一來,學生便會在聲、光、色等多種感官體驗的共同作用之下,較為有效地掌握詞匯內容以及語法知識。此外,學生在課外的自主學習當中,也擁有足夠的信息資源作為輔助,將觀看視頻時產生的積極情緒、獲取的信息資源帶入自學活動中,從而對教材中的語法知識以及生詞句產生自主學習興趣,并取得較為良好的效果[2]。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方式之所以逐漸落后于時代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其在課堂互動方面的缺乏。基于此,高中英語教師要想切實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必須通過課堂問答、小組討論等手段,要給予其相應的空間支持,培養學生敢于思考、敢于表達的學習習慣,最終促使其形成勤于思考、樂于表達的學習意識。
例如,在帶領學生學習“職業”相關的詞匯知識后,高中英語教師可向學生提出“Who can tell me,what career do you want to do in the future?”這一問題,并給出學生一定的思考和討論時間。據此,學生便會自主思考并組織語言,最終舉手闡述自己的職業愿望。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即可有效實現英語詞匯的鞏固和應用,又能提升自身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實現課堂教學的高質量完成。
綜上所述,要想實現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發展,高中英語教師就必須要從學習方法、學習興趣、學習空間等多個角度入手,對學生進行綜合性的教育引導。由本文分析可知,通過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法、內容體驗法等自主學習方法,并做好紀錄片等多媒體資源的有效應用,可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熱情,最終達成良好的學生英語素質培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