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堤
(福建省廈門海滄實驗中學,福建 廈門)
隨著全球化的到來,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提升我國人才培養質量,教育部提出了“核心素養體系”這一概念,并將它作為課程修訂的重要依據。數學基礎知識課程標準修訂者認為高中數學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六個方面,分別是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數學運算、直觀想象、數據分析。簡言之,就是從數學的角度看問題以及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問題時能夠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有條理地進行理性思維、嚴密求證、邏輯推理等。高中數學教學中想要實現滲透核心素養的目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以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下面筆者將從以下幾點展開論述。
思維能力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關鍵,也直接影響到其數學學習效果,甚至還關系到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水平,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重視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具體可以從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概括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四個方面著手。如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時,教師不妨設計一些一題多解或一題多變的題型。所謂一題多解是通過多角度、多層次地思考問題,探討該題是否還有其他的解法,通過對解法優劣的比較,找到最優的解法,提高解題效率,擴展思維空間。除了一題多解,還有一題多變。所謂一題多變指的是通過探索逆命題,改變原有題目中的一個或多個條件,采用增設問題等方式來拓展新題型,這樣的方式可以促使學生根據變化進行思考,開拓他們的思維空間,對提升其創新思維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例如在學習《圓錐曲線與方程》時,我先教授給學生常規的解題方法即解題時先假設點的做法,然后從點組成的直線與圓錐曲線對應的方程入手,求得直線和圓錐曲線方程的答案。在掌握了基本方法之后,我引導學生進行變式訓練。通過改變假設條件或重新設計問題,讓學生學會舉一反三,通過針對性訓練,讓他們學會學習、學會創新。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教學亦是如此,只有教會學生學習方法,才能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課堂上,教師應積極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積極尋求少教多學的新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其自主學習營造積極、輕松、愉悅的教育氛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他們自主學習、自主思考、自主領悟。在學生完成該階段后,教師還應對其學習效果進行相應的檢查,通過留作業、學生口答、板演等形式使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他們的參與積極性。如我在教授人教版必修一《集合與函數概念》時,為了檢查他們的學習效果,就設計多個環節如口答環節:集合的含義、集合的表示方法等;板演環節:函數的一些基本表示法等。通過不同的環節設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品德修養教育,在學生增長知識、發展能力的同時,培養其高尚的品德和素質。教師在教學中應以身作則,在傳授學生數學知識的同時,還要用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感、習慣來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以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高中生由于具有不同的數學基礎、學習能力、學習興趣,因此其學習水平也存在著千差萬別,教師切勿只以學生學習成績作為衡量他們的標準,而是要平等對待、尊重每一位學生。在此基礎上,教師還要將教材內容與社會熱點進行關聯,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如前段時間熱播的《建軍大業》是一部高段位的愛國主義電影,也深受學生喜歡,教師在教學中不妨以該電影作為切入點,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品德修養。如我在上課時先利用多媒體播放該電影的主要人物圖片如朱德、周恩來、葉挺、賀龍,播放完畢后,我將學生進行了分組,讓他們分組填一填“影片中的英雄”組成的集合,填寫完畢后,還要說一說本小組填寫的理由。大部分小組填寫的都是眾所周知的英雄,也有的小組填寫了張義興扮演的盧德銘,并對這個歷史人物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在該小組闡述自己的理由時,其他小組也聽得津津有味。
這樣的教學設計,不僅使學生掌握了關于集合的知識,還培養了他們的愛國情懷,可謂一舉多得。
在數學教學中,滲透品德修養教育的方式眾多,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進行科學設計,使學生逐步具有良好的、健全的人格,以提高他們的數學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