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道旺
(江蘇省溧水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
“問題導學教學法”,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為載體,通過啟發、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以學生“學習”為根本目的的教學方法和策略。
實施“問題導學教學法”,就是教師要精心設置符合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的恰當問題,激發學生積極的思維,并通過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有效引導,促進學生將學科知識、技能、方法、思想相互滲透,學習過程、結果與情感相互整合,促進學生認知的主動發展,也促進教師不斷提高和完善自身的教學素養,使“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師生關系得以充分構建。
新一輪高中政治思想課教學改革,從當前改革的實踐需要出發,將對學生的培養目標要求從“三維目標”改為“核心素養目標”,其包括“政治認同、科學思想、法治意識和公共參與”。四個學科核心素養中,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是思想政治學科最根本的任務。政治認同就是要培養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其他素養的內在靈魂和共同標識。科學精神不僅指自然科學學習中應體現的求真務實思想,也指堅持真理、尊重規律、實事求是等思想政治學科培養科學精神,就是使學生堅持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對個人成長、社會進步、國家發展和人類文明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這是達成其他素養的基本條件。法治意識是法治國家建設的重要內容,思想政治學科培養法治意識,就是要使學生遵法、學法、守法、用法,自覺參加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建設,是其他素養的必要前提或必然要求。公共參與體現人民當家作主的責任擔當,思想政治學科培養公共參與,就要培養學生集體主義精神,樂于為人民服務,積極行使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權利、履行義務,是其他素養的行為表現。
在高中《政治生活》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筆者嘗試用問題導學法來幫助學生培養政治核心素養。
例如,在教學“政治權利與義務”一課時,要求學生閱讀思考以下問題:我國公民享有哪些權利?為什么能享有這些權利和自由?通過閱讀思考學生了解了公民權利的基本內容,懂得了只有在我們這樣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才能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社會的主人,才能真實、廣泛地享有這些權利和自由,從而增強學生對我國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本質的理解和認同。
通過設問思考:公民應如何行使政治權利?學生懂得了,正確行使政治權利必須堅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堅持國家利益、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統一,公民的權利可以放棄,義務必須履行,從而培養了學生的法治意識,增強了法治觀念,并懂得了如何參與政治生活、如何行使政治權利。
例如,在教學“民主監督”一課時,設計了如下問題:監督權含義及民主監督的形式?為什么要實施民主監督?如何進行民主監督?學生通過對“監督權含義及民主監督的形式?”的思考更深入地理解了我國公民享有政治權利的真實性和廣泛性,進一步增強了對我國國家性質、人民民主專政本質的理解和認同;通過對“為什么要實施民主監督?”的學習思考,理解了實施民主監督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時也調動了學生參與民主監督的積極性、主動性;通過對“如何進行民主監督?”的學習思考,使學生懂得:要敢于、勇于行使監督權,更要善于行使監督權,要依法通過合法的方式,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行使監督權,以此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激發他們參加民主監督的熱情。
例如,在教學“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一課時,筆者展示了“雪域高原的歷史性跨越”情景材料和圖片,并根據教學內容設計了三個問題:什么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基本內容、其核心內容)?雪域高原為什么能有這樣的歷史性跨越?我們應該如何維護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讓學生深入情景,認真思考,不僅明白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基本內容及核心,民族自治制度的重要意義,同時使學生產生了對民族區域制度的理解和認同,并從實踐上懂得作為中學生應如何去維護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
例如,在教學“中國共產黨執政”一課時,筆者展示了“20世紀上半葉,中國出現的三種建國方案”情景材料及圖片,并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三種建國方案各代表什么政治力量?為什么只有中國共產黨提出的建國方案得到了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擁護支持?通過深入學習加強比較,使學生深深地懂得了我們黨的執政地位、領導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由中國共產黨自身的歷史條件決定的,中國共產黨有先進的理論作為自己的指導思想,共產黨始終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始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始終代表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宗旨。由此激發了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真摯情感和理性認同,使學生更加堅定地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政治核心素養非一日之功,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應貫徹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的全過程中,筆者只是做了點有益的嘗試,不足之處,敬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