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清鵬
(湖北省十堰市柳林中學,湖北 十堰)
新課改下的教學形勢要求高中數學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注重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激發,以此來提高學生自主思考、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高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利用適合時代發展的新型教學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提高其數學創造力,提升數學教學水平。
我國教育對數學學科越來越重視,直到現在,人們還會說“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由此可見,數學在人們心中的地位。長久以來,我國教育工作者一直用嚴格、苛刻的態度對待數學學科。首先,給予數學極大的重視是正確的,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如今的數學教學課堂依然采用“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不能及時吸取國外先進的教學經驗,依然采用死記硬背數學公式的落后、陳舊的教學方法,這是我國數學教學中潛在的最大危機。數學學科本質上是一門科學學科,它旨在開發學生的智力,挖掘學生的數學潛能,激發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探究意識和創新能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適合時代發展的綜合性人才,僵化的教學模式只會與這一目標背道而馳。
現如今的高中數學課堂,依然采用的是教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底下聽的教學形式,只為“教”而“教”,不注重與學生之間的互動,那么,學生也不能將自己的課堂疑問及時反饋給老師,學生課堂學習成果不是很明顯,久而久之,逐漸失去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另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一味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數學公式,而不是從透析公式本身進行分析、推導、講解。這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吸收,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不透徹,自然數學運用能力也得不到提升,最后導致數學學習成績下降,失去對數學學習的信心。
雖然現在的很多教育家倡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減負”,但是,學生依然處在升學的現狀之中。可以說,“減負”這一概念對學生沒有起到任何的作用,升學壓力一點也沒有減輕,再加上學校和家長對學生的升學要求依然過高,所以“減負”也只是一個口號而已,實際教學過程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這樣下去,學校終將無法培養出具有現代競爭力的人才。
高中數學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不應該把應試能力作為評判學生的唯一標準。所謂正確的教育理念是教師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根據學生自身的學習能力、認知水平、心理特征等方面來設計教學內容,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運用創新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還要增加學生的課堂參與積極性,注重學生的課堂體驗,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數學運用能力。還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學習空間和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對數學保有持久性的興趣,提高自身綜合能力。
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走下講臺,與學生平等對話。建立與學生之間的和諧關系,主動與學生溝通交流,用一顆真誠的心去和學生做朋友。師生之間只有構建了穩固的情感基礎,才會引起師生間的情感共鳴,才能真正讓學生敞開心扉,主動與老師交流數學問題,才能提高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增強數學課堂學習效率。
數學不像文科知識那么豐富多彩,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比較沉悶、乏味的,課堂氣氛也比較壓抑,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是很明顯。要想真正提高高中數學的教學質量,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民主、活潑、愉悅的教學環境,活躍課堂氣氛,這樣才能夠啟發學生的思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高中數學教師在課堂伊始,可以采用講故事的方式進行課堂導入,比如講一講畢達哥拉斯創建“勾股定理”的艱辛過程;簡要講述三角函數創始人傅里葉的生平事跡及求學歷程,讓學生在充滿趣味性的小故事中,激發對數學課堂學習的興趣,有助于課堂活動的順利進行。這種教學活動的設計,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而且還豐富了課堂教學形式。
總之,教學質量的提高是一個不斷在摸索中前進的過程,數學教學現狀的改善和教學有效性的提高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高中數學教師要適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堅持人性化的教學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這也是21世紀對人才發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