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小勇
(重慶市南川區興隆鎮中心小學校,重慶)
如今的初中生,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來引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例如,在開展人教版數學九年級上冊教材中“隨機事件與概率”這一教學內容的學習時,我就通過設置懸念的方式來導入新課。我對學生說:“太陽東升西落的可能性有多大?今年是2018年,可能性多大?兩個偶數相加結果是一個奇數,可能性多大?”于是,學生認真地思考我提出的這些問題,然后,就問題內容進行積極的討論。有的學生說:“太陽東升西落可能性為百分之百。”有的學生說:“兩個偶數相加得到奇數的可能為零。”如此一來,我通過這些有趣的問題引出了“隨機事件與概率”這一知識點。這不僅有利于課堂教學的趣味性,還能引發學生學習這一知識點的興趣。
大多數學生是喜歡看故事與聽故事的。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地利用學生喜歡故事的這一心理特點來導入新課。例如,在開展人教版初中數學七年級上冊教材中“有理數的乘方”這一內容的學習時,我就設計了一個童話故事:有一天,動物王國十分熱鬧,原來是國王獅子在過生日,狐貍給國王獻上了一份特殊的禮物——象棋。當國王收到這份禮物后,他對此愛不釋手。從此以后,國王獅子就喜歡上了下棋。此外,下棋給他帶來了很多快樂。為了對狐貍表示感謝,獅子要重重地獎賞他。國王獅子問道:“你想要什么獎賞呢?”狐貍說:“就在棋盤上放一些米吧,在第一個格子中只放1粒,在第二個格子上放2粒,第三個格里放4粒米,第五個格子里放8粒米,然后是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到第64格。”國王獅子說:“你太糊涂了,才要那么一點米?”狐貍說:“我擔心你沒有那么多米粒。”故事講完后,我對學生說:“你們說一說國王有那么多米粒嗎?學了今天的知識,你們就知道了。”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來導入新課,這不僅有效地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還激發了他們學習本節知識的興趣。
隨著現代教育技術的快速發展,新的教學手段與新的教學設備如雨后春筍般不斷地涌現。多媒體以其便捷、生動、直觀等優點備受廣大教師的青睞。教師使“多媒體”這一新穎的教學設備與初中數學教學牽手,這不僅可以使數學課堂更加趣味盎然,還能促使學生更加喜歡學習數學。
比如,在開展“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時,我就充分發揮多媒體的優勢,并利用Flash這個軟件展示兩個圓“分分合合”的場景。首先,我引導學生觀看大屏幕上的圖片,如自行車的兩個車輪、奧運五環、月食的變化圖片等,并引導他們思考這些實物體現了圓與圓之間怎樣的位置關系。其次,我借助Flash課件展示了圓和圓的5種位置關系的動態圖景:大圓固定在一個位置,保持不動,而小圓則沿著固定的軌道(兩個圓的圓心相連所形成的直線)隨著小圓的移動,兩者會產生不同的位置關系。再比如,在開展“軸對稱圖形”這一教學內容的講授時,我通過多媒體播放了一些軸對稱圖形,如飛舞的蝴蝶、戲劇中的臉譜、紅色的楓葉以及窗戶等,然后,我讓學生仔細地觀察這些圖片,在他們觀察的過程中,我引導他們發現其中蘊含的數學知識,再次,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已轉入對本節知識的學習之中。這樣不僅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使他們從生活中體會到數學的作用。由此可見,教師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能夠巧妙地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從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使他們在看視頻、看圖畫、聽音樂的過程中還能學習文化知識,如此一來,他們就會盡快地投入到學習狀態。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發現,如果一節課沒有相關的教學情境的創設,那么,學生對所學知識就不會感興趣,也不會對所學知識產生深刻的印象。這樣一來不僅阻礙了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還不利于他們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創設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教學情境。比如說,教師可以通過懸念創設情境。筆者發現,由于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他們對周圍事物充滿了好奇心。只要一遇到新鮮的事物,他們就想去探索,想去弄個明白。于是,教師就可以利用學生的這一心理特點來創設教學情境,使他們在疑問的情境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去思考問題,去探究結論。例如,在開展“兩點間直線最短”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時,我就創設了一種疑問的情境來引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去認真地思考。我對學生說:“小明與小亮參加取書競賽活動,規則是:他們兩個人同時從一個地點跑到規定的地點,取到10本書后,他們又跑到原點,20分鐘內看誰取得書多。然而,平時跑得最快的小明卻輸了,怎么回事呢?”如此一來,這就激發了學生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設計出彩的導語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以運用全新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創設有效的情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