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華
(甘肅民勤縣第一中學,甘肅 民勤)
互聯網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高中地理的教學自然也不例外。“互聯網+”時代給了地理教學更為豐富的教學資源,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內容、學生的學習方式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本文就從“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對學生學習高中地理的影響進行分析。
互聯網就像把雙刃劍,發達的信息技術充實了人們的精神世界,方便了人們的生活,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互聯網對于年輕一代的影響巨大,一些學生抵抗不了網絡帶來的誘惑,從而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再也無心學習。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雖然給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升帶來了新的方法,給地理學習帶來更為豐富的資源,但“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也給學生學習高中地理帶來更多的干擾,學生能否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下自主學習地理是不小的問題[1]。
互聯網蘊含了更多趣味性的學習內容,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地理知識。通過影視、圖片等方式可以直觀生動地學習高中地理知識。不過凡事都要講究一個度,如果過分依賴互聯網,學生即便自學,本身也并沒有自主地思考。學生本身眼界不夠,網絡地理學習資源雖多,但來源復雜,質量無法確定,學生缺乏分辨能力,如果盲目學習,反而容易學到錯誤的知識,從而給后面的地理學習帶來隱患。
“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提倡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可以憑借互聯網自主地學習地理知識,通過網絡豐富的資源了解地理知識。學生可以充分利用搜索引擎等互聯網技術多方面展開對地理問題的探索和解決。有的學生過分依賴互聯網,盲目地認為學習地理只需要通過網絡,認為老師的授課是多余的,忽視了老師在學習中的指導作用。學生畢竟對地理知識體系沒有整體的了解,對如何循序漸進地學習,合理地安排自身的學習任務沒有概念。高中很多地理知識是需要深入理解的,學生本身對知識點陌生,自己埋頭自學會比較辛苦,老師對知識點的理解更加深刻,講解得也更加深入。忽視老師的指導作用,即便依靠互聯網,學生也很難得到有效的進步。
教師可以將自己提前準備的有關地理方面的新發現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加入到地理課堂教學中,通過互聯網上大量的信息資源拓展地理教學的內容,讓地理教學的方式和內容都更加豐富[2]。網絡教學,讓地理內容更加新鮮,緊跟時代的變化,而且網絡資源多種多樣,內容豐富。網絡教學能讓學生更加感興趣,讓教學的氛圍也更加輕松活躍,學生會更加自主地投入到學習中,對地理知識點的掌握也更深刻。網絡教學有豐富的與地理有關的影視圖片和音頻,可以給學生更為直觀的印象,方便學生聯想記憶。
如高中地理地殼物質的組成與循環,教師可以自己先找好相應的互聯網資源,再給學生安排相關知識點的互聯網資源查詢任務,讓學生學會通過互聯網獲得自己需要的學習資源。這樣學生的教學參與度也會更大,對地理自然更加感興趣。教師可以借用計算機教室來展開互聯網地理的教學,先控制學生的電腦播放有關火山噴發的視頻,然后提出相應的問題:火山為什么會噴發?產生了什么物質?對周圍環境造成了怎樣的影響?
互聯網信息技術通過微信、QQ、郵件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能夠即時地對地理有關的問題進行交流討論,還可以把自己搜集到的資源互相分享,加強了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互動。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學習,接受到新的地理知識,讓師生間的交流變得更加方便快捷[3]。事實證明,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能夠使學生更加全面地學習地理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也普遍得到提高,對于不明白的知識點也能得到及時的解答,對學生的學習很有利。
總而言之,時代的步伐在不斷前進,“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在不斷發展。學生要想更好地學習高中地理,就必須與時俱進,跟緊時代發展的腳步,不斷接受新的學習觀念,學習新的學習方式,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充分利用互聯網結合老師課堂的教學學習。互聯網已經和高中生的學習息息相關,學生在利用互聯網學習的時候,也要對網上的誘惑做出有效的分辨,不要讓自己被有害信息影響,不要主次不分,沉迷于網絡世界,而是要在學習與網絡之間掌握良好的度,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