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麗華
(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小街鎮第一初級中學,云南 昆明)
隨著新課程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加深,初中語文閱讀教育出現了許多教育理念與手段,但是從實際應用效果來看,皆沒有實現預先設置的教育目標。基于此,教師必須準確定位說明文教學地位,創新教育方法,不斷豐富課堂教學內容,進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質量。
在實際開展閱讀教育活動時,需要準確拿捏課程教學目標,事先擬定教學問題,使學生可以在明確學習任務的基礎上進行學習。一般情況下,初中教育說明文閱讀教學都是以閱讀為主導,對初中生語文閱讀能力進行培養。基于新課改,教師需要將教育改革放在文本閱讀上,側重培養初中生的閱讀說明能力,而不是單一培養哪一種技能。以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松鼠》這一課為例,在定位課程教育目標過程中,教師需要扣緊課文,注重對說明文文本特征的解析。作者借助自我對松鼠長時間的觀察,總結出松鼠特殊的生活特點,以一種十分輕松的文體形式闡述了自己認識的松鼠形象。在此基礎上定位文章閱讀目標,如整體感知文章思想、解析文章結構;鼓勵學生運用形象的描寫手法對生活中一種常見的事物描述,進而充分體現說明文的敘事特點。
在實際開展說明文教學過程中,必須要時刻關注課堂教學的生發問題,深度挖掘與課堂教學具有聯系的內容。初中語文課程教育標準一再強調: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關注課程教育資源的研發與應用,積極開展多項個性化實踐活動,以此切實增強學生使用語言的觀念,從多個方面入手不斷強化學生的學習能力。同時,教師不可以局限于教材資源,語文閱讀教育資源不僅包含課本資源,還涉及課外諸多形式新穎的閱讀資源,如自然景象、文化結晶、風土人情、國際熱點問題或事件等,甚至是學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依據班級中學生的學習需求,深入挖掘課程教學資源,以此來切實豐富課堂教學活動。
如教師在教學蘇教版七年級下冊語文《大自然的語言》這一課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利用學習工具補充節氣歌歌詞,或者是為學生提供一些諺語俗語要求學生進行解析。再如,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奇妙的克隆》這一課時,可以為班級學生推薦部分學報或者是期刊中的優秀文章,鼓勵學生自主了解有關克隆的知識,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開展主題為“你眼中的克隆技術”的辯論賽,以此來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
在實際教學初中語文說明文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緊扣文章主題思想,適當添加一些學生比較熟悉的元素,為學生介紹一些比較熟悉的科技成果,這樣不僅可以有效豐富課程教學內容,進一步加強教材與現實生活的關系,而且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通過有效聯系現實生活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思維,為學生日后閱讀能力的培養奠定扎實的基礎[1]。
當前,說明文作為一種比較實用的文體,自身存在較強的規律性。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找出說明文中隱含的規律。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要靈活使用教材,為學生提供一個可以打開說明文閱讀的鑰匙。需要注意的是,說明文形式十分多樣,沒有任何一種閱讀方法可以使用所有文本,因此,教師需要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引導學生總結規律。依據文本內容自主總結文本特征,總結文本間隱含的關系。通常情況下,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講授的知識學生多半是不理解的,因此,教師需要注重引導學生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學生在剖析文本內容過程中可以輕易發現自身問題,并對所總結出的知識印象深刻。如:教師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語文上冊《蘇州園林》這一課時,學習普遍表示園林結構難理解。此時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尋找對應關系,構建相應體系[2]。以小組為整體自主交流學習想法,教師則需要在一旁適當引導,然后選出一名代表發言,學生學習熱情非常高漲。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發掘文章存在的規律。如:品味說明語言過程中充分領略說明文的敘事特點與獨特的藝術風格,充分闡述說明文寫作手法,進而全面闡述主體對象的顯著特征,切實把握說明順序,維持文章結構的科學性與嚴謹性。
綜上所述,在實際開展說明文閱讀教育活動中,教師不可以局限于課堂教學活動,而是在日常教育活動中充分挖掘說明文潛在因素,從實際發展情況尋找突破口,創新教育方法,開闊學生的閱讀視野,進而不斷提升閱讀教學質量,充分展現說明文的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