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風
(遼寧省沈陽市遼中區茨榆坨初級中學,遼寧 沈陽)
作文始終占據著初中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在中考中作文的分值也占到了整套試題的將近一半,足見作文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位置了。可以這樣說,如果學生的作文水平較高,那么相應的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水平也較高;如果學生的作文能力較差,那么將會直接導致學生其他方面的表現也會差強人意。所以說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作文教學水平,對于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對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形成都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傳統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學生的寫作興趣低下,不知從何處下筆的現象普遍存在,即便能夠確立寫作的主題,也選取了寫作的素材,但是仍然不知如何組織語言,無法將文章生動、具體、形象地表現出來。那么,什么才是提高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有效途徑呢?
對于當前的初中生來說,寫作興趣的缺失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也是制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正因為寫作興趣的缺失,才造成了學生不能積極參與到寫作活動中來,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寫作當中來,當然也就不可能寫出一篇文質兼美的好文章了。所以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應當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這是提高作文教學水平的先決條件。例如七年級學生學習了鄭振鐸的《貓》這篇文章之后,教師首先組織學生對文章當中作者對家養的三只小貓的描寫方法進行了總結和歸納,然后讓學生回想一下,自己家里飼養的小貓或者小狗在日常生活當中有哪些活潑可人的表現。因為很大一部分初中生都特別喜歡小貓小狗這些小動物,所以一談起自家小貓的表現,個個都非常踴躍,把小貓或者小狗描繪得活靈活現。經過這樣一種活動,學生的積極性得到了有效激發,在此基礎之上再組織學生進行寫作,突出“人要善待動物、愛護動物”這一主題,寫作也就順水推舟,自然而成了。因此,只要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寫作興趣,學生的寫作水平就一定能夠提高。
作文三分寫,七分改,作文的修改對于一篇佳作的形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許多大文豪的作品也是經過了多次反復的修改最后凝練而成的。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對學生的寫進行指導,另一方面需要對學生的改進行組織,保證學生能夠通過作文的批改獲得更大的發展與提升。首先,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例如在文章的語句是否通順方面,文章的用詞是否恰當方面,文章的語言是否生動方面,文章的結構是否合理方面,文章的中心是否突出方面,文章的書寫是否認真方面等等進行自我的評價與分析,以此實現學生對自我的突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文的修改還必須廣泛聽取他人的意見,因此教師應當組織學生進行互批互改活動,可以以同桌為單位,兩個學生將作文互換,進行批改,也可以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在小組內部針對某一篇文章進行討論和修改,以便達到集思廣益、博采眾長于一文的目的,實現學生在文章的互批互改中能夠取長補短,吸取他人的正確意見及建議,對自己的文章進行修改,也可以針對他人的文章提出建設性的意見,促使他人的作文達到更好的效果。通過作文的互批互改活動,可以讓學生的作文水平得到整體性的提升。
沒有廣泛而豐富的寫作積累和訓練,是不可能實現作文水平的切實提高的。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習作練筆和習作積累活動,比如組織學生寫日記、寫周記,記錄下日常學習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小事,并將自己的感受和觀點記錄下來,為日后的習作積累豐富的素材;例如組織學生開展廣泛的閱讀和寫作活動;例如組織學生閱讀《水滸傳》《西游記》《朝花夕拾》《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安徒生童話》等古今中外的名著,讓學生在閱讀完之后以讀書筆記的形式進行寫作;例如組織擴寫、縮寫、改寫、續寫等,就拿學完了《皇帝的新裝》一文后,組織學生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能力進行續寫……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一定要充分認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意義,善于吸取先進的教學經驗,采取新穎的教學方法,采用新型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更多主題的寫作活動激發學生的寫作潛能,保證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水平的有效提高,保證學生綜合素養的有效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