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向兵
(湖北省洪湖市烏林鎮胡范八一希望學校,湖北 洪湖)
教育的最終目的不是讓學生獲得知識,而是讓學生具備自主尋求知識、學習知識的能力,而現階段初中數學教學不僅讓教師感到棘手,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參差不齊,原因就在于忽視了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從日常教學中可以發現,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具備明顯的特點:較強的邏輯思維、嚴謹的學習態度、高效的學習方法,而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正是促進學生這幾大因素發展的關鍵。因此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鍛煉邏輯思維、端正學習態度、優化學習方法,從而切實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
學習成績是反映學生一段時間內學習效果的直觀體現,而學習能力則是決定學生能否提高成績甚至于未來學習成長的關鍵。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助于學生開發智力、拓展想象力、掌握解題思路,從而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以實現不斷進步。
初中數學教學任務重、壓力大,想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知識的講解并確保學生理解掌握,就要求教師重視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具備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不僅愿意配合教師的講課,也愿意自主學習鉆研,從而扭轉懶散、被動的學習狀態,無形中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
初中數學的學習應從課前預習開始,這一環節可以幫助學生回顧舊知識并展望新知識,從而區分哪些是自己已經掌握的、哪些是需要重點學習的,這樣在聽課過程中可以做到心中有數,自發地構建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舉例來說,教師在每節課結束時預先導入下節課將要學習的知識,引導學生在課下完成預習,比如,學完“軸對稱”知識點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通過本節課的學習,大家已經掌握了軸對稱圖形的性質,下節課我們要學習等腰三角形,大家觀察一下等腰三角形有何特點,它與軸對稱圖形有什么聯系,下節課我請同學說說自己的看法。”通過這樣的方法引導學生做好預習工作,從而既幫助學生加強知識點之間的聯系,也使新課的講解更加順暢高效。
現代社會對學生合作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習慣,通過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來幫助其提高學習能力。具體來說,教師可針對某一知識點提出具有探討價值的問題,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這一問題進行合作解答,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交流心得、互相幫助,以彌補思維上的欠缺,從而快速高效地找出問題的正確答案。教師在這一過程中應進行合理的監督和引導,避免學生注意力分散并加速學生之間的相互配合,以實現共同進步。
初中數學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發散思維和邏輯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培養學生多角度思考的習慣,使學生不論在學習中還是生活中都可以針對某一問題進行全方位思考,從而探索出不同的途徑和方法以解決問題。具體來說,教師在講完一道應用題后,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尋找不同的解法,通過一題多變的訓練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融會貫通并養成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
初中數學知識彼此之間聯系緊密,但在教材設置與教學時間的限制下,呈現給學生的都是分散、獨立的知識點,不利于學生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要求學生經常回顧所學知識,對相關概念、性質進行反復理解,對容易混淆的知識點進行對比分析,從而掌握對知識的歸納總結能力,以便于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識體系。
任何學科的學習都需要良好的學習態度,尤其是初中數學這種偏向于嚴謹和復雜的學科,更需要學生認真對待,在審題、思考、總結等不同階段以認真的態度面對。這就需要教師有針對性地培養和引導,比如,要求學生將問題形象化、具體化,確定出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以實現認真審題;在解題時要求學生抓住題設和結論的內在聯系,通過認真思考來決定采用“順藤摸瓜”還是“追根溯源”的解題思路;在解答完成后要求學生認真總結分析,一方面弄清知識點上的缺陷,另一方面反思學習方法上的不足,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彌補,以實現數學成績的快速提高。
初中階段是一個承上啟下的關鍵階段,而良好習慣的養成是有效學習數學的關鍵,教師應認識到學習習慣的重要性,通過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合作學習的習慣、多角度思考的習慣、及時總結的習慣以及認真的習慣,來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效率并為后續的學習成長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