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劍標
(廣東省肇慶市封開縣長安鎮初級中學,廣東 肇慶)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的全部問題都可以歸根為閱讀問題。”2018年全國兩會上,朱永新向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提交了《關于建立國家閱讀節,深化全民閱讀的提案》,朱永新呼吁全民閱讀,設立“國家閱讀節”。那么數學學科怎樣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隨著新課程改革,課本大量的閱讀素材映入眼簾。據統計,新人教版(2015年)初中數學教材從七年級到九年級的二十九章中,總共編排了“閱讀與思考”26篇,七年級有9篇,上下冊各有5篇和4篇;八年級有8篇,上下冊各有3篇和5篇;九年級有9篇,其中上、下冊各有5篇和4篇。近年來,數學閱讀理解能力也已成為中考常規考核的方面。
掌握數學閱讀方法有著重要而實用的教育意義,應教會學生掌握以下閱讀方法。
通過速讀,瀏覽全文,概括內容。如閱讀引言,就是感受問題發生的背景及問題引入學習。再如“讀一讀”“你知道嗎”等閱讀材料,主要是要開闊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內容一般都生動有趣,有一定的超前性和拓展性。組織學生快速閱讀了解大概情況就可以了。
認真讀每一個字、詞和數據,并作適當重點語句標注,如課本中的加粗黑體字;閱讀要有針對性,閱讀要認真細致,手腦并用,讀寫結合。
抓關鍵詞,找等量關系、關鍵數據,要認真揣摩包含意思、重點語句和數量關系。如:“或”“且”“不小于”“至多”“有且只有”“不足”“增加”與“增加到”等不同意思。
數學閱讀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領域,方式多樣。要使學生會閱讀,教師在課堂上有必要有意識、有目的、有計劃、有方法地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以培養他們閱讀的興趣、習慣。
利用課本或課外數學讀物的閱讀,如數學奇趣、益智、勵志故事閱讀等,有效地發揮數學閱讀的教學輔助功能,在增強學生獨立獲取知識能力的同時,培養和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以及滲透德育,使學生愛學、會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數學素質,從而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數學閱讀能力的深度也是解決數學問題的基礎,閱讀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著學習效率。教師應該有效地引導、發揮和重視數學閱讀的教學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
(1)數學語言的轉化思維習慣
善于把文字閱讀轉化為數學語言比較、表達。例如“直線、線段和射線”三者結合圖形進行直觀化區別;把“三角形、平行四邊形”分別表示為“△”和“?”,“因為、所以”符號表示“∵、∴”等。
(2)會讀與讀懂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習目標閱讀、提綱式引導啟發閱讀,教會閱讀學習方法。如在“圓”的學習中,通過對圓心角、圓周角概念閱讀后知:前者是頂點在圓心上的角;而后者要兩個條件:頂點在圓周上與兩邊都和圓相交的角。
(3)學會閱讀總結習慣
口訣法或順口溜小結,如:列方程解應用題一般步驟:一審二設三列四解五檢六答;解不等式組記憶口訣:大大取最大、小小取最小、大小中間夾、相背無解答(即無解);十字相乘法分解豎式:系數分解豎直寫、交叉相乘驗中項、橫向寫出兩因式;二次函數上下、左右平移解析式及頂點坐標的規律總結等。
(4)重視數學閱讀習慣
因數學閱讀較少,所以作為數學教師不能代辦閱讀,不要放過每一次閱讀機會,特別是一些數學長題,要讓學生讀完整題,弄清題意。如在列方程或不等式(組)解數學應用題中,主要是讀關鍵詞句,找等量或不等關系語句;會畫線段分析圖,如路程應用題中,相遇、追及、順逆流問題解決等。
(5)設計新穎的數學閱讀習慣
善于把數學閱讀融進音樂,現代音樂很多說唱歌手就像閱讀一樣唱歌,何不把數學閱讀用流行音樂節奏唱讀出來?把數學閱讀融進音樂。
近年來很多中考壓軸題都是些閱讀理解題,平時要注意培養、總結閱讀經驗,舉例說明閱讀理解方面的練習和總結。如動點、最值問題,可以進行分類式閱讀理解,讀懂題后建模,用自己的語言把題意描述出來,作圖形或把已知條件標注到圖中分析,直到讀懂才會求解,培養學生自主閱讀學習。
總之,數學閱讀不是與生俱來的能力,而是經過長期培養習慣形成的。我們每位教師應該在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探索,把培養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放在首位,“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閱讀能力的提高是學生學會學習、終身發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