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選進
(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中學,貴州 六盤水)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核心素養(yǎng)在學科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之后形成的、具有學科特點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政治課教學,重點關注學生的個人成長和終身發(fā)展,并且提出把學生的關鍵能力和必備的品格得到提高作為最終實現的目的。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取信息、解讀信息及分析問題等能力得到顯著提高。通過采取一系列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自主學習,在對學科理論、學科基礎知識理解和把握的基礎上加入自己的科學思考,有助于培育學科核心素養(yǎng)。
在教授學科理論的過程中,要緊密聯(lián)系社會實際,在課堂上要將學科理論與社會實際深入淺出地相結合,增強學生的認知能力、分析能力和運用能力,繼而更好地實現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育。例如在講述“民族團結重要性”時,可以通過多維視角分析。從哲學角度分析,通過整體與部分或者系統(tǒng)和要素的關系進行分析,讓學生理解民族凝聚力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從經濟學角度分析,我國地區(qū)之間發(fā)展的不平衡、不協(xié)調,會影響民族地區(qū)的團結和穩(wěn)定;從文化角度分析,不同民族之間的民風民俗以及文化具有很大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民族之間的團結。依據多維視角分析,得出影響民族團結的各種因素,并提出有效措施鞏固和維護民族團結,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強化學生的政治認同。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現行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也強調要立足于學生現實的生活經驗,著眼于學生未來的發(fā)展需求,把理論的觀點寓于情境之中。高中思想政治課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如果老師只進行理論闡述分析,會大大降低學科的魅力,讓政治課變得枯燥無味。為了增強學科的趣味和魅力,老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將理論寓于形象生動的情境中,增強課堂的直觀性,讓學生在認識和理解中提升運用知識的能力,助力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形成學科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教授“矛盾特殊性”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自主探究和學習奠定基礎。孟懿子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說:“只要不違背禮節(jié),就是孝”;樊遲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說:“孝是指父母活在世上,要侍奉他們,父母去世之后,要安葬并且祭祀他們”;子游問孔子:“什么是孝?”,孔子說:“要侍奉父母,并且要尊重父母”。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為學生理解和掌握“為什么孔子在不同對象提問時,對孝的回答不盡相同”奠定基礎。通過教師引導學生對教材的學習,就可以知道答案:孔子是根據提問者的身份給出的答案,孔子關于孝的回答體現出了“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哲學觀點。學生在自主學習課本知識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素材進而對問題辯證地思考,有利于塑造學生的科學精神。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政治課教學,要求“活動型課程”的組織和開展要為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服務。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有效設計活動。活動設計要突出“育人功能”和“價值觀導向”。通過設計活動,讓學生在體驗和感受活動中提升知識分析和運用能力。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擔當起總指揮的角色,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學目標的要求,需要精心設置活動。例如在學習“矛盾普遍性與特殊性辯證關系原理”時,教師可以設置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和感知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辯證關系。增強學生的邏輯思維和辯證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教師的首要工作就是要教好書育好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思想政治課教學,需要老師不斷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選用恰當的方法和策略,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活動設置等方式,讓學生經過思想政治學科課堂學習和社會實踐后生成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促進自身的成長和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