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 兵
(安徽省來安中學,安徽 滁州)
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高中可以說是非常關鍵的時期,因此,教師在進行教授的時候,一定要注重使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并且循序漸進地增強他們的能力,最終讓他們對數學知識可以進行積極的學習和研究,而數學成績的提升也是經過了興趣的指引才得以實現,我們最終的目的是要對綜合素質進行培養和增強。
高考作為我國一種高等教育的考試制度,主要的目的是選出人才,而學校和老師在進行高中教育的時候,應該把培育出具有創新精神和豐富的想象力的學生作為主要任務,提升學生整體的綜合素養,而最終的高考結果只是作為了評價學生整體綜合素質的依據。但是很多的學校和教師卻完全搞錯了教學方向,他們不惜一切代價只為了可以讓同學能通過高考,這樣的應試教育不僅僅違背了增強學生綜合素養的初衷,同時也讓老師和學生都厭倦教學與學習,嚴重地制約了高中數學的教學效果。
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依然沒有把學生放在主體的位置,很多學校仍舊實行填鴨式和滿堂灌的方式來進行教學,可怕的是這樣的現象不僅沒有好轉甚至愈發嚴重。而目前更新的高中數學新課標當中增加了很多新的教學內容。所以很多學校和教師僅僅只是盲目進行教學內容的傳授,在課堂當中將自己作為中心不斷地進行講解來追趕進度,但是卻完全沒有注意到學生之間以及和老師進行的溝通和課堂互動。但是這樣的做法無法讓老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需求以及問題所在,而學生也只是接受填鴨式的灌輸知識,忽略了自身的獨立思考,那么漸漸地,他們就會對高中數學越來越無感,到最后只是日復一日的重復練習而缺乏了興趣。
進行高中數學的教學時,忽略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性格培養,只是把重點放在了分數與名次方面。經過實踐,學生的全方位成長會受到壓制。學生每天日復一日地進行機械性的書本習題的練習。逐漸地會培養出只會被動重復學習的學生,而缺乏對問題主動發現、思考和處理的能力。
老師傳授的知識一般都是為了保證學生可以準確應對考試,但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可以對生活當中的具體問題進行處理。因此教師必須善于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而且要爭取師生共同努力來解決。舉例說明,當進行空間幾何體的內容進行學習的時候,教師一般會先介紹點線面這類的基礎知識,之后再深入地講述棱錐、棱柱和棱臺的計算方式,學生需要掌握的內容為怎樣利用它們,學生在講解的知識當中對于棱柱部分的內容無法明白,包括它的計算公式,所以就可以提出自己無法明白的知識點,老師會根據學生的提議來利用紙張制作棱柱,學生理解之后,再依據表面積和體積公式和棱柱當中的各個關系,經過充分的講解幫助學生進行深入的了解,最終培養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因為高中數學的內容相對來說沒有那么有趣,所以為了提升學生的興趣就要逐漸優化教學結構,但是這件事情并沒有那么容易,必須綜合學校、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努力,學校的領導要對教師進行支持,而教師的教學結構就要以教學的內容和大綱為基礎,努力加入一些生活的元素,這樣才會更加合理有趣。另外教師要著重培養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充分了解學生具有的能力以及掌握的知識體系,結合課上的重點來教授知識。而學生也應該更加積極主動,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老師進行溝通從而獲得解決的方式。這樣才能對于教學結構進行優化,最終實現成績提升的目標。
進行教學的時候使用理論和實踐同步進行的方式可以更好地展現數學的魅力,最終增強生活知識的灌輸。為了避免教學太過于枯燥,教師就必須和學生進行不斷的交流互動。就比如,當老師介紹子集全集補集的內容時,學生總是混淆子集和真子集以及所有元素的包含關系,那么老師就不能僅僅依靠多媒體的圖像來進行講述,應該借助具體的案例來進行說明。進行講解之后,還是存在少數學生無法明白各種元素之間的關系,那么在共同討論時就可以舉他們小時候玩積木游戲的圖形變化的例子來進行說明,這樣不僅能理解包含關系的含義,同時還會很好地理解并運用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探索性教學主要就是深層面地結合知識和教育體系來進行,教師在進行授課的時候會將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知識水準作為基本依據來進行理論的授課,最終結合實踐知識,讓學生可以自主進行課堂建設。而教師想要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就必須優先培養學生的興趣,并且讓他們敢于對教學的內容提出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