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 超
(青海省海西州茫崖行委中學,青海)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將體育教學的更多注意力放在“強身健體”上,很少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然而隨著當前社會經濟和科技的飛速發展,各行各業對于人才的需要上,除了基本的工作能力之外,更加側重于學生創造性的衡量。學生個性作為創造性的基礎條件,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需要格外關注的因素。體育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組成,高效的體育教學,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體育知識,提升身體素質,而且還能促進學生能力的全面發展與提高。那么,如何讓體育教學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呢?
在以往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只注重體育技能的傳授,甚至連體育理論知識的教學環節都很少出現,導致學生的體育學習一直是處在“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練習—教師糾正—學生機械重復”的“輪回”中,體育學習缺乏興趣,積極性不高。而且大多數的教學都存在較強的競爭性,學生思緒緊張,卻興致不高,學習效率也是高耗低效?!耙陨鸀楸尽笔切抡n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在課改的大形勢下,體育教師也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模式,順應時代的要求,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開展教學實踐活動。真正想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必須要先激發學生的體育興趣。雖說興趣激發的方式多種多樣,但是無論是哪一種,都離不開三步走:第一步,要求教師深入學習課改理念,改革教學模式,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和課堂教學的水平,讓自己在教學中游刃有余,提升學生對教師的敬佩之情,產生學習興趣;第二步,熟悉教材,了解學生,制作合理的、科學的、適合的、有針對性的教學計劃,選擇學生熟悉的、喜聞樂見的、趣味性比較強的教學內容,激發并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三步,尊重學生個體,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學生的實際感受,注重關心和引導,讓學生自主投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雖然新課程改革如火如荼,但是由于大多數的教師受應試教育影響時間比較長,根深蒂固的教學觀念很難在一時間就得到改變,因此,在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仍舊有很多教師“穿新鞋,走舊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在課堂教學中,注重體育知識和技能的灌輸與傳授,卻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甚至對于一個體育動作的講解就會耗費一整節課。學生除了被動接受,沒有任何個人提升和發展的空間與時間,教學質量低,更不用說學生個性的培養與發展了。
針對這一點,我認為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少講解,多留出一些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學習與發展,這樣,才能釋放學生的個性。期間,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例如在仰臥起坐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基本的理論知識和動作要領教給學生,并做好示范,之后就留下時間讓學生自主鍛煉,也可以讓學生分組鍛煉,相互監督、檢查、提升,各自探索更快、更好的方法。在這樣的過程中,不僅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而且學生的個性也得到發展。
課堂的教學活動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共同組成,教學中,師生的關系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質量。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關心學生,學生敬愛老師,一團和氣,不僅學生擁有更加輕松、歡快的學習氛圍和心理環境,而且還能通過“親其師,信其道”的因果邏輯,讓學生因為喜愛自己的老師而更加喜歡上體育課,提高學習興趣和質量。相比較于其他的科目來說,在營造和諧師生關系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一方面,體育鍛煉多半在室外,師生之間沒有講臺、講桌的界限,平地而立,平等而待,在學生的心理上,就會親近幾分;另一方面,體育課上秩序相對活躍,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頻率比較高,就又會親近幾分。我在體育課堂上,除了基本的教學內容之外,我基本都把自己看成是學生之一,和學生一起鍛煉,一起游戲,甚至是體育競技項目,也會參與其中。既與學生打成一片,拉近彼此的距離,又為學生做好動作示范,讓學生時刻都能糾正自己的動作偏差,避免了問老師、問同伴的尷尬,更有利于學生體育技能的提升與發展。最重要的是在互動的過程中,師生平等、友好,是學生個性發展最好的條件。
總之,在初中體育教學中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至關重要,對其課程學習效果及其以后的個人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