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子惠
(內蒙古包頭市北重四中,內蒙古 包頭)
隨著電子計算機技術的不斷進步,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多媒體教學以其龐大而精確的信息儲存能力顯示出它無可比擬的優勢。多媒體教學充分利用文字、圖片、視頻、動畫等多媒體手段,使傳統的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歷史課變得更為直觀通透、生動有趣、豐富多彩,具有強烈歷史代入感,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使學生更直接地了解歷史,從聽、視等多方面培養的學生歷史思維能力和歷史學科的五大素養。可以說,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是中學歷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當今的歷史教師只有熟練地掌握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才能站在時代的前列。
多媒體教學這種方式區別于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中心的教學模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更加注重信息的反饋,強調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經過多年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嘗試和探索,我認為恰當選用多媒體手段來輔助歷史課堂進行教學,能夠充分調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興致勃勃地參與到課堂活動之中,這有助于構建高效課堂,體現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型教學模式。近些年,隨著時代的日新月異,學生學習能力的不斷提高,如何充分、高效地利用課堂的每一分鐘成為各學科的教研主題。對于初中歷史來說,呈現在白板上的除了圖片、視頻等,還有必要的教學環節中的問題設置和評價內容,來貫穿整個課堂,如果教師要追求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實現教—學—評的一致性,快速達成學習目標,那么初中歷史教學與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的結合途徑就更為重要。
第一種途徑就是形象生動的視頻、圖、文演示,給學生以新穎感、驚奇感,從而使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激起學生疑問—創設問題情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各個環節中都能保持高度興奮,達成學習目標,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第二種就是互動白板,可以和學生及時互動反饋,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提高課堂實效,更符合歷史學科的自身特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能夠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激活思考,積極主動熱情地去了解知識。當學生已經習慣傳統的歷史教學方法時,計算機多媒體的利用可以刺激多種感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例如,在講二戰時,戰役的圖片展示可以使學生感受歷史,創設了歷史情景,強化學生學習“二戰”的印象,改進了學生記憶歷史知識的質量,提高了課堂效率。
多媒體教學技術是以計算機為依托,運用PPT軟件,將文字、語音、圖像、視聽集成在一起,進行存儲、編輯,能產生出一種聲形并茂的效果,能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對于初中階段的孩子而言,年代久遠的歷史事件即便講述極盡生動,在孩子們的腦海里也只是模糊的輪廓,如若教師在教授時能夠配以歷史事件中的圖片或地圖、人物或文物古跡的圖片、動態的圖示,將書上的白紙黑字變成活靈活現的歷史,打破時空限制和地域限制,就可以使學生直觀地去感受歷史知識。學生欣賞紀錄片時,圖像和音效能夠讓孩子們身臨其境,感受到歷史上當時發生的變革,使學生的心靈和歷史產生共鳴,更直接地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
多媒體進入教學領域使學生坐在課堂上即可迅速了解古今中外天下大事,不僅豐富了教學內容,擴大了知識領域,而且縮短了學生學習歷史的時間和距離,開闊了認識的寬度和廣度。
多媒體教學只是諸多歷史教學手段中的一種,近些年流行開來,是因為更適合成長中的學生接受和理解歷史,對于部分課程,多媒體課件和視頻的使用有利于學習目標的達成,事半功倍,教師就可以果斷大膽地選擇使用。但并不是每節課非用不可,對于一些課程,通過列表就可以達到學習目標,就不要再生硬地使用多媒體,這樣會被課件牽著鼻子走,最終導致課堂效率不盡如人意,反而事倍功半。
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對歷史教師來說是有很高要求的,在使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首先教師必須認真研讀2011年的新版歷史課程標準,依托課本語言來制作,將歷史語言潛移默化地滲透給學生;其次,歷史資料要選取得當,篇幅和信息量不能過大,版式的設計也不能過于花哨,否則將降低學生對重點知識的關注度。
總之,讓歷史教師與時代接軌、與時俱進,更好地完成素質教育,培養實用型人才,需要我們對多媒體技術不斷學習、應用和創新,充分發揮多媒體課件的優勢,補充傳統教學的不足,這是中學歷史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