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敏
(吉林省長春市農安縣第十中學,吉林 長春)
高中語文教學是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以及對語文的理解程度來進行的,并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由此,高中語文的教學過程對于語文教師來說是需要付出一些辛苦的。高中語文課程教學當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教師需要及時去處理這樣的問題,找出最佳的解決辦法。
每個學生在上高中之前所學到的關于語文方面的基礎知識都是不盡相同的,也就是說每一位學生在上高中之前所學到的相應的語文方面的知識都是不同的,每個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水平也不盡相同,所以高中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并不能保證每一個基礎知識掌握程度都不同的學生能夠在課堂上得到最好的教學狀態。要知道,在高中課堂中也會有很多語文基礎較差的學生,他們無法跟上一般的教學進程,只能越來越差。
很多時候,就算學生在課堂上已經掌握了高中教師教導的教學內容,但是考試的結果仍然是差強人意的。這是因為高中語文的教學主要是在教導學生的理解能力,學生可能在上課的時候已經理解了該節課程當中的一些文章內容,但是并不代表在遇到其他的一些文章內容的時候他們依舊能夠理解到位。
長時間的固定的教學模式,使學生感受到語文教學的無趣與乏味,對于語文的學習興趣大大降低。高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通常都會是流水式教學,教學內容通常都是以前所使用過的,或者是幾個班級所教內容大致相同。這樣的教學不僅使教學內容無趣乏味,而且老師也會在教學的時候無法適時改變一些教導內容,致使學生對于語文課堂感到乏味,從而對于語文這個課程失去興趣。
根據每位學生在上高中之前的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的不同,高中教師可以針對每一位學生上高中之前所學習到的語文方面的知識和學習語文知識的水平的不同給學生安排不同的學習任務。通過不同的學習任務滿足不同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然后保護每一個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高中教師應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才能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最佳的教學。
縱觀這些年的高考語文試卷,我們可以發現,試卷中的問題總是圍繞著學生的理解能力來問,所以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指導。高中語文教師在講解一些文章的感悟體驗時,要注重講解感悟體驗該文章的過程,而不是對該文章感悟體驗所得到的結果。所以當高中教師注重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的時候,學生才可以在面對考試的時候更加從容淡定,更加胸有成竹。
根據傳統教學內容無趣乏味的特點,高中教師可以根據時代的發展,適當加入一些新鮮的因素到課堂教學中,做到創新教學。這樣就可以調動起高中學生的興趣,使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興趣,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學生積極踴躍的課堂才是生動的課堂,才是擁有學習氛圍的課堂。所以高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學會了創新,那么他的教學課堂一定是有趣的,他的教學氛圍一定是生動的。
總而言之,教師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要根據社會的實時發展,不斷地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且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從而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發現問題,針對當時情況不斷探索,不斷思考,從而想出合適的解決方法,再對于找出的教學問題的相應的解決方法進行總結歸納。
另外,我認為學語文就是學好一種語言,只不過這種語言是漢語。高中語文是學習對漢字的理解與感悟,學習課文中精美的語句。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高中老師并不一定要將某一段落講解通透,講解通透勢必會限制學生自己對這一段落的理解和感悟。所以,有時在教學的過程中也可以讓學生自己去閱讀、去理解、去感悟。這樣通過自己的感悟所得到的理解才是可以被記住的,他的感悟過程才能被記住。
當然,對于語文這門學科來說,它的教學精華還是在課堂上,老師活靈活現的講解比任何單純的看輔導書要來得有效。但是,高中課堂一節課只有45分鐘,所以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好好計劃好這45分鐘所需要講解的內容,把這45分鐘的教學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爭取有個較好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