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楠
(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第一中學,吉林 通化)
傳統的數學教學中過分重視數學的結論以及解題技巧,使學生一直對數學有“嚴謹而具有邏輯性”這種刻板印象,這使學生很難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而且傳統教學模式也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于問題過程的探索,不能使學生提高自己的觀察和自主學習能力。為改變這種現狀,情境教學在高中數學中逐漸被廣泛應用,它能使學生感悟數學內容和學習過程,使學生有更好的數學學習體驗。
學生通過預習能夠提前知道要學習的內容,同時將重點和難點提前標注出來,通過自己創設的問題情境可以使自己在課堂上有針對性地聽講。并且學生在預習過程中可以通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逐步提升自己的數學水平,通過自主解決各種問題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水平和學習數學的主觀能動性。除了鼓勵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外,教師還能夠通過問題情境的方式讓學生認真閱讀課本。教師可以在復習學過的知識時,通過這些知識延伸出新的問題,讓學生在課本中尋找答案,這樣能夠很好地讓他們帶著問題去仔細閱讀課本,達到了提前了解學習內容的目的。數學中還可以用到許多方法來引出新的知識,例如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采用類比、歸納、聯想等方法學習新的知識。教師在教授“等比數列”時,可以為學生創設這樣一個問題情境:如果學生對折一張紙,那么折幾次這張紙疊起來的高度會達到一毫米?折幾次這張紙的厚度可以有教室那么高?讓學生在課堂上思考討論這種開放性的題目,通過教師的引導,能夠逐步了解等比數列的概念和計算公式。
小組學習的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在組內互相吸收其他學生的長處以彌補自己的不足,用小組學習的方式輔助情境教學可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在進行小組學習前,教師應當合理安排小組,包括人數的安排、組內成員的學習水平等方面。一般小組以4到6個人為最佳,這樣可以使組內成員在有限的時間內都能夠有發言的機會,而且組內成員水平有差異可以使組內的優等生幫助中等水平的學生和學困生,使大家共同進步,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通過小組討論集思廣益可以創作出更多有趣的情境,而且由于是學生自己創設的數學情境,更加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讓組內成員創設情境,通過情境提出問題,讓其他小組的成員進行解答,并且教師如果設置一定的獎勵機制,可以使這種方法更有效進行。例如在學習空間幾何知識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為其他的小組設置題目,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為了增加題目的趣味性和難度,不直接畫出題目中的立體圖形,而是通過聯系現實生活中與之相似的空間物體來進行出題。通過這種方式,出題人和解答者都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通過情境創設來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久而久之,學生能夠熟練運用情境創設時,就能夠不自覺地把學到的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相聯系,使數學更貼近現實生活、便于學生理解,也能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為學生創設數學情境時應當遵循一定的原則,不能隨意創設,如果創設的情境與教學內容不相輔,那么情境的創設對于學生的學習就沒有任何意義。教師在為學生創設情境時應當注意情境的科學性,讓學生有理可循、有蹤可覓,盡量不要采用自己假想出來的或根本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作為情境內容,這樣會使學生對于抽象的數學知識更加難以理解。另外情境的內容也要具有探究性,能夠有效引發學生通過情景進行思考,引導他們尋找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學習內容,這樣就起到了情境創設應有的目的,并且教師如果創設的情境適用廣泛,不僅對于學生現在的學習有幫助,而且對于他們學習其他知識以及日后的學習都有深遠的影響,這也體現了情境創設的可持續性。為了達到這一水平,教師應不斷地探索、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狀態,找出更加適合所學章節的情境素材,使之能符合學生的學習興趣。
學生在中學階段思維往往比較開闊,經常有一些天馬行空的想法,這時教師不應當阻止他們的思維發散,而應當利用這一特點來有效激發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為此,教師在設定情境時應當尋找一些內容新穎、更加吸引學生注意力的素材,但是情境的設定并不只是教師一個人可以做的,學生自己也可以進行素材的設定,教師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在講臺上分享自己創設的有關數學的情境內容,鼓勵他們運用學過的知識來組織情境,這種方式能夠激發臺下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真正體會到自身參與到教學過程中的樂趣。
情境創設不僅在小學階段可以使用到,在中學階段也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運用得好會對學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為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不斷開拓思維、創新教學方法,在了解學生興趣和狀態的基礎上找到適合他們的學習方式,多與學生溝通,參與到學生學習、討論中,增強對學生的了解,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