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綱
(福建省建甌一中,福建)
翻轉課堂是指重新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把學習的決定權從教師轉移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課堂內的短暫時間學生可以更專注地學習。在這種教學形勢下,教師有更多的時間與學生交流。同時也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自己規劃學習內容、學習節奏、風格和呈現知識的方式。翻轉課堂的特點就是顛覆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原來課堂需要完成的知識轉化為課前完成。把深化理解部分放在課堂上。翻轉課堂要求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理解,從而真正達到翻轉課堂的教學意義。
雖然高中地理被劃分在了文科類別中,但是地理素有文科中的理科之稱。從高中地理的內容分析,內容上涉及多方面的知識,并且各個章節之間的內容關聯性強。正是由于這種關聯性使得學習的難度大增。地球有多大,地理的知識就有多廣。地理知識內容包括了自然、人文、中國與世界等。
從高中地理的內容來看,從自然、人文到中國與世界的地理知識,都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高中地理具有很強的實用性、生活性。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主要實踐教學,引導學生思考、探索、分析、應用。
翻轉課堂教學是一種結合時代元素對傳統的課堂模式進行創新的教學模式。這種有創新的意義的都應該被提倡。根據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內涵,結合高中地理學科的特點,可以看得出兩者之間具備著相同的核心要素。運用翻轉課堂模式進行地理學科教學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發現問題、運用知識的能力。高中地理學科知識應用性強,需要學生去探索、思考、分析、應用。這與翻轉課堂的內涵相契合,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翻轉課堂進行教學是很有必要的。
高中必修一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三節“水資源的合理利用”翻轉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
教材分析:必修一側重自然地理,本節課側重闡明人與水的相互關系。觀察“水資源的合理利用”蘊含著本節內容:“什么是水資源?水資源怎樣分布?為什么我們要合理利用水資源?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
教學過程:首先教師播放一段公益廣告“珍惜水資源”。讓學生對水資源有初步認識,并引入本節課學習內容。教師提出問題“什么是水資源?”讓學生結合視頻思考教師的提問。在觀看視頻中產生共鳴,進入本節的內容。師生一起分析標題,把本節內容分成三個部分。(1)什么是水資源?(2)為什么要合理利用水資源?(3)如何合理利用水資源?分析清楚本節內容后,讓學生能夠清晰地把握本節知識框架。教師運用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我國水資源分布情況,讓學生分析我國水資源分布的特點,從而培養他們讀圖和提取信息、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生基本掌握了本節知識內容后,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做一個小調查,并把調查數據整理成“世界上水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徑流資源比較”表格,從而掌握全球水資源分布不均的知識。在課堂最后讓學生思考我國水資源的分布和我國人口的分布有什么關系?設計“學以致用”環節,讓學生思考:我國西北地區與以色列比較,有哪些經驗可以借鑒?學生在整體把握了本節內容后把所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上。最后學生能夠思考和分析人類面臨的水資源危機表現在哪方面,知道合理利用水資源的措施。
這樣的翻轉課堂,可以把學習的主動權轉交給學生,給學生留更多思考、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學習過程中逐步提高學習能力。
總而言之,把翻轉課堂應用到高中地理課程教學中,契合了高中地理課程特點,既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又能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雖然翻轉課堂在我國的發展還不成熟,但是只要教師能夠善加利用,充分發揮出翻轉課堂的優勢,那么就能逐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