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秋英
(浙江省紹興市文瀾中學,浙江 紹興)
新型數學教育理念主要表現為強化學生素質教育,削弱習以為常的應試教育。推陳出新的教學準則也迫使教師肩負起更新自身教育觀念,勇于創新,創建高效課堂的艱巨使命。作為新時代課堂的引路人,教師需要和學生建立平等的合作關系,在學生遇到問題時引導學生去主動處理、找尋、解決問題,多觀察個體學生的不同特性進而因材施教,激發學生潛能的同時亦能使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長此以往逐步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觀察、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最終實現高效新型課堂的主旨。
傳統印象中,數學與我們的生活看似并無太大的關聯,教師則需要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感,指出隱匿在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數學印記,讓學生在看見某些周遭事物時隨即聯想到數學中的對應知識點,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和觀察事物的能力,讓數學融入生活,讓隱身變為可見。比如,講解軸對稱圖形概念后詢問同學生活中有哪些軸對稱事物,并結合生活中事物的案例予以正確的總結,或者給學生講解某一概念之所以產生的小故事、史料乃至生活現象,布置學生課后查找與概念相關的照片或者模型等等。
生活中的許多場景都可以運用到數學中去,教師可以依照學生喜聞樂見的實事熱點或者廣為流傳的寓言故事等進行問題的設定,如在講解《有理數的乘方》時,就可借用“古印度國王獎賞國際象棋發明者”的故事,讓學生通過親自運算,尋找規律思索如何快速計算出每個格子應有的麥粒數量。這一方式可以在學習和掌握知識點的同時,也了解了與之相關的經典故事,更快速積極地調動學生情緒和學習熱情。
提高學生的反思能力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也是對已有知識技能的查缺補漏,學生通過自身的思考和探索尋得新的解決途徑,從而進一步拓寬自身的創造性思維,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其中最常見的便是一題多解法,如教師給出解方程式:x2-6x-160=0,并要求學生用多種方法解答,學生可以分別用因式分解法、配方法、公式法三種方式求得答案。通過學生在運用這三種方式的解題過程中,可以學習到不同解法之間的差異以及難易繁簡的程度,因此能更好地掌握解題方法,靈活使用公式,逐步培養獨立思維能力。
針對重點知識需要直觀呈現在學生的面前,不僅能加深學習記憶,生動活潑的形式也更受教師和學生的青睞。教師可以在講解知識點的同時采用道具、工具等實物,現場演繹原理過程來輔助講解,視覺和聽覺雙重感官的同步輸入,可以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甚至加深理解和記憶。也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演示中,如可以設置一個情境為:某一選秀節目中,四位導師為一名參賽選手打分,除去最高和最低分求該選手實際得分。讓學生親自扮演導師和選手進行打分和核算,不僅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題意及理清答題思路,更能提高學習熱情和效率,推翻以往傳統教師授課普遍枯燥干硬的教學模式,以輕松有趣的方式深化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記憶深度。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多媒體教學也逐漸進入了學生的課堂,以更加豐富、立體、直觀的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節約更多授課時間給教師,針對知識點內容與學生進一步探討互動,提高學生的專注度和自主學習能力,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挖掘學生潛能,提高學習效率。例如針對《簡單事件的概率》這一章節的內容來看,投擲硬幣的實驗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來進行簡單高效的展示完整實驗過程,生動形象的動態畫面可以使學生看到圖像的變化,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進而高效加深理解和學習意愿。
自主學習能力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構成之一,如何培養和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探索知識,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尤為重要。除了事先布置預習任務和設置開放型數學問題,現今也有采用鼓勵學生自主組合課外活動小組,以相互交流、啟發、幫助的形式把數學帶出課堂和融進學生的日常生活的方式。
總之,創新性課堂中的初中數學教學模式,應以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為主,教師通過多元、靈活的教學模式突破原有教學方式的束縛,以創新型教學方式打造新時代的高效課堂,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致力于提升教學效果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