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晶
(河北省唐山市第52中學,河北 唐山)
分層合作,換言之,就是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是指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格特征、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等,將班級學生分為若干各小組,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對各個小組進行對比分析。分層合作是按照學生學習水平的高低,學生的性格和心理特點,使學生之間能起到互補的作用,保證每個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這有利于改善教學質量和效果,有利于促進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革進程。
采取實驗教學的模式,是基于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上提出的,分層合作能結合學生的個體差異,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從整體上提高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1]。在進行實驗教學時,充分采取分層合作的方法,結合每個學生的優點、長處,教師給每個學生規劃不同的教學目標,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興趣,散發學生的思維意識,使學生充分地融入學習中。同時,教師要以引導的方式,促進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和學習,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值得注意的是,生物本身就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門類,單憑教師對知識的傳授和學生對書本知識的索取是遠遠不夠的,采取分層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通過動手操作對理論加以熟練應用和掌握。
在初中生生物實驗教學中,采取分層合作的教學方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充分樹立牽頭者和引領者的角色,打破以往的老師為主的教學模式。在開展具體的生物實驗課堂前,老師要制訂合理的學案,規劃具體的實驗流程細節,保證教學效果的實現。比如,在某一生物實驗課堂上,教師對提出疑義或是存在問題的學生,要幫助其及時糾正,時刻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2]。實驗課堂結束后,教師要結合學生做實驗的具體情況,對實驗進程、實驗結果、實驗結論幫助學生進行總結和分析。從學生的角度來說,每個學生要根據自己接受程度的不同、學習水平的高低,完成適合自身情況的學習目標,不要追求不切實際的學習成果,不要和其他同學進行對比。結合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現總結以下幾種分層合作教學的方法。
教師在對班級成員以此劃分為若干個小組時,要明確小組內部注重差異性、小組外部注重相同性的劃分依據[3]。小組內部注重差異性,也就是說,小組中的每個成員的動手能力、操作方法、學習水平都是各不相等的,這種差異性中往往保持著某種合理性,這能促進小組成員內部之間的互補;小組外部注重相同性,也就是說,各個小組間的劃分,其能力和水平要是大致相同的,這才能保證小組間要公平競爭,營造和諧融洽的學習氛圍。教師在對班級成員進行分組前,應該結合每位學生的動手能力、操作能力、學習能力等,進行分層分組。為了節省時間,保證課堂效果,要注意的是,分層必須要在課下進行。
對于學生來說,課堂上所進行的生物實驗多是以小組的方式完成;對于教師而言,教師在課上實驗中要明確通過實驗要實現的實驗效果、實驗結論和實驗目標等。通常情況下,在實驗過程中教師對分層合作都會劃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方面就是確定實驗目標,熟練操作實驗的步驟。比如,學生在進行顯微鏡這項實驗操作的過程中,教師要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了解該期的操作方法。第二方面就是讓學生熟練操作儀器,如自己能熟練應用解離漂洗染色壓片的流程,結合實驗中看到的現象,進行簡單的生物作圖。第三方面就是做到以上的兩個步驟后,還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可進行一定范圍的課外訓練[4]。尤為重要的就是對實驗結果進行評價分層,在此教師要結合各個小組進行實驗的不同情況,要將學生操作能力、學習能力的提升作為評價的目標。
生物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蘊含著無窮的知識,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意識,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采取分層合作教學的方法,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保證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探究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分層合作教學,對于創新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