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鋒
(黑龍江省綏化市第九中學,黑龍江 綏化)
新時期的數學教學,主張凸顯初中生數學學習主動性。教師不再延續以往灌輸式教學手段,而是以一種全新教學思想,即激發學生數學學習主觀能動性,而構建高效數學課堂。在數學課堂上,學生根據教師所提供的數學導學案,有方向、有目標地進行數學學習,以此提高數學學習水平。
區別于傳統數學教學,以導學案為載體開展的數學教學,不再以灌輸式教育為主,而是以自主性、討論型學習狀態為主。導學案將教材與教案相結合,從而使學生所接觸的數學知識更加全面[1]。導學案的應用可以說是初中數學教育階段的一次創新,促使學生跟隨導學案的腳步,對數學問題展開自主探究,同時還能夠有效調節師生之間的關系,加強師生互動,增進師生感情。此外,導學案的應用能夠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學生的學習狀態靈動起來,這對于初中生提起數學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
以導學案開展的數學教學,課堂環境更為復雜,所包含的影響因素也具有多樣性。因此,教師在利用導學案開展數學教學之前,需要就討論課堂中可能存在的風險因素做好提前準備。比如說,教師需要將每個環節的時間調整好,比如給予學生幾分鐘的時間思考,幾分鐘的時間討論,幾分鐘的時間總結等。同時,教師需要調整好學生討論組結構,即根據班級總體人數合理分成幾個小組。此外,設計好探究目標、維護好探究秩序都是在導學案教學之前需要著重思考的事情。
以《三角形相似性》為例,教師要求各小組自主制作兩個三角形,性質相似,大小比例為2∶1。在課堂上,教師圍繞這一部分數學內容合理設計問題:“首先需要一個三角形工件,設計圖與實物規格比例為2∶1,一工人在工件制作完成之后,僅就兩個三角形三邊對應比例進行了測量,得出比例符合設計圖要求,便判定該工件質量達標,請問,這名工人的做法合理嗎?”在具體問題的引導下,學生就此問題展開具體探究[2]。首先就上述問題中所描述的三角形之間存在著哪些聯系?其次便是如何用數學思想、方法驗證并解釋這名工人所得出的結論。學生經歷了詞義學習過程中,將手、腦結合,并利用相關的生活經驗探究兩個三角形的相似性質。
在利用導學案開展數學教學時,教師需要在上課之前便要將導學案分發給各個探究小組,并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就接下來所要接觸的數學知識進行自主預習。在課上,教師要鼓勵各個小組展示預習成果,要求學生踴躍發言,說說在預習過程中學到了哪些知識點,在哪些方面的數學知識點上仍然存在困惑亟待解決,以便學生在利用導學案進行自主探究時能夠思路清晰、目標明了。同時,教師應善于利用多媒體現代化教學資源,根據數學教材具體內容創設情境,以便學生能夠以良好的姿態參與到數學學習當中。教師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呈現不同比例的三角形,并在三角形中標出角度、邊長,要求思考學生哪些三角形是相似三角形,并闡明理由。由此以案導學的方式完成數學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有針對性地思考數學問題。
在導學案自學活動中,學生難免會遇到一些感到困惑的數學問題,此時便需要教師適當介入,根據實際情況、問題特征采用合適的方法幫助學生渡過難關。通常教師指導方式可以分為點撥和精講兩種。點撥便是教師提供思路,給學生就某個數學問題一個明確的探究方向,為學生繼續開展數學問題探究提供方向。再者便是精講,針對難度較大的數學問題,教師需要提高講解詳細程度,從點到面,帶領學生完成某一類數學問題的探究。最后,師生需要就導學自學結果進行總結、評估[3]。學生先闡述探究結果,并論述自身在此過程中掌握的數學知識,然后再對自身在此階段的學習表現進行自我評價。教師根據學生整體表現做最后表述,并將評估信息及時反饋給學生,以便學生能夠及時優化學習策略。
綜上所述,數學對于初中生來講是一門十分重要的學科,關系著初中生今后的深入學習及發展。換句話說,導學案是學生走向數學學科,通往成功大門的鑰匙,有了這一把鑰匙,學生學好數學便不再是難事。為此,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清楚地認識到導學案所發揮的重要教學功效,并將其合理應用于初中數學教學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