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得順
(甘肅省武威市民勤實驗中學,甘肅 武威)
初中生物的實踐活動對生物教學具有重要的意義,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拓展,同時能夠讓學生將生物學習與實際生活建立起緊密的聯系,了解到生物與人類的關系,人類對生物的影響等,能夠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具有積極的作用,同時可以讓學生脫離枯燥的課本學習,調節一下緊張的學習氛圍,在與大自然的接觸以及實踐活動中放松身心,感受到生物學習的趣味性。
生活化的實踐教學活動,能夠提高學生對生活的感悟能力,感受到生物與實際生活的緊密聯系,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觀察能力,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對生物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細菌和真菌”這一章節時,可以讓學生學著培養制作“蘑菇”的培養基,并培養這一種可食用的真菌,蘑菇是生活中我們經常吃的一種食物,具有美妙的味道和良好的營養價值,具有高蛋白、無膽固醇、低脂肪、低糖、多膳食纖維、多維生素、多礦物質的特點,老師可以試著學習培養蘑菇的整個過程,然后教給學生將蘑菇的培養作為學生的一次“生物實踐課”,讓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菌種并不都是有害的,人們如果能夠合理地利用他們的價值,就能夠給人類帶來益處和便利。另外,酸奶也是一種需要某些菌種的加入(如乳酸菌)才能完成發酵的食品,酸奶中含有豐富的鈣、優質蛋白質和維生素等多種營養成分,是人們生活中少不了的營養品。酸奶制作起來也較為簡單,老師也可以在課堂上教會學生“酸奶的制作方法”,并讓學生品嘗一下自己的“作品”,享受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感受“真菌”在我們實際生活中的作用,體會大自然中物種的神奇。
校園是學生每天學習、生活的地方,也是學生接觸最多,比較有感情的地方,還是開展生物實踐活動的便利的去處。校園也往往存在一定的小花園、小樹林、草坪等綠化空間,在課堂上或者課間組織學生去認識樹種、花卉等都是非常方便的,也非常便于教師組織。
比如,在學習“生物的多樣性”這一章節時,可以組織學生去學校的各個角落中去觀察、記錄、拍照片,記錄自己發現的動物或植物,甚至微生物的種類,將他們一一記錄后進行分類,然后試著將植物按照“門、綱、目、科、族、屬”的分類標準去歸類,將動物按照無脊椎動物、脊椎動物進行分類,然后進一步細分,將“無脊椎動物”分為軟體動物、扁形動物、環節動物、腔腸動物、節肢動物、原生動物、線形動物等;將脊椎動物分為魚綱、兩犧綱、爬行綱、鳥綱和哺乳綱。當然,校園的環境和物種也是有限的,對于學生沒有發現的生物物種,可以暫時留作空白,等到學生在其他的環境或場所中發現以后再補充上去,這樣通過在實踐生活中搜集和發現、整理、完善學生的生物知識體系結構,培養學生將生物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生物學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關,與醫學、環境、食品等各方面都有緊密的聯系,這種聯系為生物實踐活的開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能夠讓學生在社會實踐中認識到生物學習的重要性。
例如,在學習“傳染病和免疫”這一章節時,學校可以開展組織關于“傳染性疾病的預防”的宣傳活動,通過學生對醫院、防疫站的走訪,對傳染性疾病的預防知識的學習,培養自己良好的衛生習慣,評價自己的健康狀況,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到生物學基本常識對自己生活的意義;另外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與一些環保活動,比如對河流中垃圾的清理了解環境污染對生物與環境的破壞作用,增強環保意識,盡自己的力量去保護環境,保護生物的多樣性。
生物課是初中階段的基礎性課程,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具備基本的生物學常識具有重要作用。生物學科具有實踐性的特點,這也決定了生物教學應當多開展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同時,在生物實踐活動進行的同時,要注重培養學生愛護生物、珍惜生命和保護環境的意識,提升學生的學科綜合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主義情懷,培養出高素質的社會主義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