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錕
(廣東省江門開平市教倫中學,廣東 江門)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創設問題情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有效地完善教學內容。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時候,應該積極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提升自身的操作能力。
以《摩擦力》為例,首先,教師向學生提問“我們在小的時候都玩過玻璃球,下面請同學們想一下小玻璃球在平滑的介質上和粗糙的介質上有什么不同”。學生積極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在平滑的介質上小球應該會滾動得更快一些”,還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在粗糙的介質上會影響小球的滾動速度”。就在學生爭執不休的時候,教師給每組學生發放了幾個小球,并對學生說“現在大家手中都有老師發放的小球模型,下面請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小球對你們的結論進行討論”。這樣的教學方法一下激發了學生的實踐興趣,學生紛紛參與到實踐活動當中。學生將小球放在玻璃板上和粗糙的地面上兩個不同的介質上進行實驗,學生發現小球在玻璃板上的滾動速度十分快,并且如果不給小球一個阻力,它就會一直滾動,但是在粗糙的地面上則是完全不同的,小球很快就停下了。這時教師對學生說“大家在實驗的過程中有什么發現嗎”。學生一站起來回答說“粗糙的地面確實會影響小球的滾動速度,這是因為粗糙的地面增大了小球的摩擦力”。這樣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探索能力。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向學生提問的方式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還能豐富教師的教學內容。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積極使用多媒體設備不僅能夠豐富教學內容,還能使實驗內容更加直觀。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時候應該充分使用多媒體設備,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
以《自由落體》為例,首先,教師利用課余時間將教材中的知識點制作成Flash動畫;然后,教師在播放動畫內容的時候為學生進行講解:“同學們看到的這個裝置是我們在完成自由落體實驗時經常會用到的,這時我們應該將光電門A、B和電磁鐵安裝在鐵架臺上,我們應該正確地調整這三個裝置的位置,讓這三個裝置能夠保持在一條直線上,小球降落的時候能夠順利通過這兩個電門,然后當光電門A被切斷的時候就開始計時,到光電門B被切斷的時候停止計時,重復實驗并記錄數據。”教師在學生觀看之后向學生提問:“我們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數據之間保持相等的距離,那請同學們說一下這說明了什么呢?”學生一站起來回答說:“我覺得是因為物體在保持勻加速運動。”這樣學生在觀看動畫的過程中加深了對實驗過程的了解。這時教師對學生說:“下面請同學們自己動手操作一下。”學生都表現出躍躍欲試的狀態。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為學生播放動畫內容的方式,將多媒體設備有效地滲透到實驗教學當中。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操作興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這句話無疑是在向我們介紹實踐的重要性。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在開展高中物理實驗教學的時候應該突出實踐的重要性。
以《牛頓第二定律》為例,首先,教師準備好實驗所需器材;然后,教師邊做邊向學生介紹實驗步驟:“首先將兩個小車放在軌道上,在兩個小車后面拴上繩子,然后在兩邊繩子上掛上不同重量的砝碼,并觀察小車的變化。”學生認真完成實驗內容,并在實踐的過程中發現繩子上栓的砝碼的重量越大,小車移動的距離越大。這時教師對學生說:“我聽到剛剛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觀點,下面請同學們都說一說在實驗中觀察到了什么現象。”學生邊實驗邊就教師提出的問題進行討論,有的學生說:“在實驗的過程中發現物體的加速度和物體的作用力是成正比的。”還有的學生說:“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這樣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身的動手操作能力,還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師的實驗內容。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組織學生進行實驗的方式,讓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提高自身操作能力。這樣的教學方法更符合學生的客觀發展,突出學生個性化發展的有關內容。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在問題情境中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利用多媒體設備提高實驗內容的直觀性和在實驗中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的方式,對傳統的高中實驗教學進行創新。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