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曉琴
(江蘇省昆山市葛江中學,江蘇 昆山)
在《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了對化學學科教學的要求,制定了詳細的標準。初中化學屬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化學教育,其目的在于引導學生進行認識、體驗、啟發。比如:引導學生認識化學、技術、環境的相互關系;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啟發學生將理論知識聯系實踐等等。然而在現實教育過程中,仍然出現了應試型化學學習現象。
一個成功的基礎學科需要學生在三個方面得到發展: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化學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方方面面都有體現,初中化學不是僅僅教會學生什么叫元素、物質之間怎樣發生反應,而是這些物質與我們的社會生活有沒有什么聯系,引發學生思考,激發學生興趣。因此,只有培養了核心素養才是一個完整教學工作的完成。
跟語數外三門主要科目相比,一些學校對化學學科重視程度極低。
由于生產力發展不均衡,在偏遠地區的一些學校并不具備良好的實驗設備,使得學生不能直接、近距離地觀察一些化學反應及其現象。
教育一直在發展,也一直在改善,但是仍然有一小部分教師不能很好地進行學科素質教育。
在開學第一課,使每一個學生以愉快的心情去聆聽。例如,通過與學生互動,提問同學們什么叫化學,我們周圍的事物跟化學有什么關系,生活中有哪些現象與化學有關,從而增強學生的興趣,進行必要的鼓勵,使之成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比如,在冬天,玻璃上有一層美麗的窗花,老師可以就此提問,這些美麗的窗花是如何形成的呢?這樣的提問,就激發了學生興趣,讓學生帶著興趣去深入學習化學。
化學與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讓學生根據自己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主動地去嘗試,嘗試用已有的生活經驗解決一些現實問題。當發現經驗與理論發生矛盾時,在矛盾中尋找答案,在探究中進行學習。例如,暖壺中除水垢的方法,往往是往暖壺中倒一些醋,那么用醋之后,水垢變成了什么呢?它們之間發生了什么變化呢?再如,鐵表面的鐵銹是怎樣形成的呢?為什么室外的鐵比室內的鐵生銹的速度普遍要快一些呢?運用生活中的小例子,可以讓學生對化學產生興趣,讓他們覺得化學和生活緊緊聯系在一起,學生會覺得化學非常親切,就會更加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提升他們的核心素養。
由于化學學科的特點,應該多采用實驗或者多媒體展示的方法向同學們進行演示,而不是僅僅依靠描述。所以,應該提高對化學實驗作用的重視,對學校而言,應該盡可能為學生的化學學習提供基礎實驗設備;對老師而言,應該增強自身的操作能力,把握學生對科學探究的實驗水平;對學生而言,應該珍惜實驗機會,善于發現,勇于探究。
學習一個課題,首先讓學生進行思考,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方法、進行實驗驗證、得出結論、進行總結分析。比如,探究空氣中的主要氣體及其含量。首先讓學生提出假設并發表想法,表達自己想進行的實驗方法,盡可能提供其實驗方法所需要的設施,使其進行驗證,最終進行總結與分析,得出結論。
初中化學的學習不能只是為了考試,因此,要避免以成績來評價學生。在傳統教育中,普遍以卷面成績來評價學生,往往容易忽略學生潛在的能力。因此,教學過程中應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從不同方面、不同層面進行評價,爭取揚長補短。
在新課改的推動下,對于教學中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問題,將會逐步得到提升,初中化學也不例外。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對于教育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在國家出臺的一系列政策下,學校的積極領導下,教育教學問題將會逐步改善。
在培養初中化學核心素養的教學中,必須要完成三個目標的培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完成學科核心素養的教育,需要學校、老師及學生的相互配合。對學科教育采取正確的態度,科學的教育方法,可使受教育者將理論聯系實際,形成學科文化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