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平
(山東省寧陽復圣中學,山東 泰安)
俗話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體育課堂教學上我們首先做了改革,打破傳統教學模式,不再是以班級為單位上體育課,而是以學生興趣為主來選擇項目進行體育課。我們首先調查統計學生喜愛的運動項目,根據學校實際,開設學生喜歡的體育項目課。然后學生進行二次選課或選擇教師上課。體育課與社團活動相結合,開設了多種社團,如足球社團、籃球社團、田徑社團、健美操社團、武術社團等等,讓有興趣的學生不但健體,還能進一步學習體育技術和技能,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在體育課上推陳出新,利用器材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運動場上少得可憐的體育器材是學生對體育課不感興趣的一個原因。因此,教師可以發揮現有體育器材的多種功能彌補其不足。例如:欄架可以用來跨欄,也可以用作跳躍高度的障礙,還可用作鉆越的障礙等。充足的場地、器材是上好體育課的前提,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很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使學生產生參與練習的興趣。教學中使學生產生強烈求知欲望的最佳時機是在教師設置了有趣的懸念之后,學生似懂非懂,急切想知道究竟。因此,在教學上能做到內容新、方法新、形式新,就能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體育課的準備部分,為了讓學生迅速進入到課堂上,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可先安排一個反口令練習,這樣不僅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激發學習的興趣。
充分利用陽光體育活動,引入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比如新型體育項目:極限飛盤、腰旗橄欖球;傳統體育項目:花樣跳繩和花樣踢毽子以及空竹;增加大眾喜歡的廣場舞、健身操、健美操、體育舞蹈等來激發學生活動的興趣,以達到自主健體的效果。同時學校每年舉辦校園體育節,增加集體活動,如:拔河、跳大繩、傳球接力、多人多足(10人11足)、齊心協力等,既能增加班級凝聚力,還能加強學生間、師生間、班級間的溝通,而且還能豐富學生課余生活,讓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健身。
現代社會是競爭激烈的社會,是科學文化技術高速發展的社會,是高效率工作的社會,是信息高速傳播的社會,家庭個人高端電子產品配備齊全,更需要人們有個健康的體魄來勝任繁忙高效率的工作。所以我們要從現在開始培養學生自主健體的意識,只有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自主健體習慣。
對于青少年學生來說,他們還沒有完全形成明確的健康意識,這就需要體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有意識地安排新穎、活潑、趣味性強的內容與手段,調動學生的興趣,使他們逐步建立健康的意識與健身習慣。
與此同時,根據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安排一些生理、美學知識講座,使學生明確為什么要進行體育鍛煉,怎樣進行有效的體育鍛煉,怎樣鍛煉健美的體形等,促進學生體育目標的初步建立。
學生有了自主健體的意識,還要有自主健體的能力才能夠形成自主健體的習慣。初中體育課堂教學中,要特別注意培養學生在獨立鍛煉過程中,對練習的次數、運動時間、運動強度、動作的自我糾正等有較好的自我調控能力。讓自我鍛煉成為學生的自主活動;身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發展,使學生終生受益。這也符合“體育與健康”所提倡的:學生能夠掌握體育與健康的基本知識和運動技能,學會學習體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除了技術教學外,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認識能力,使學生真正懂得體育鍛煉的意義、作用和有關的體育知識,除了在學校對學生這方面意識進行培養,還要求學生回到家,把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進行消化,自覺地運用到平時的日常生活中,自己可以選擇自己所喜愛的體育項目進行活動,體驗鍛煉身體的樂趣,養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良好的自主健體習慣的養成要有一個長期的過程,所以我校堅持三年上好體育課,開展好社團活動,利用好陽光體育活動,充分發揮體育教師的能動性,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終身體育意識,具備自主健體的能力,來培養學生自主健體的好習慣。
總之,學校體育不僅僅擔負學生階段體育的教學,而更重要的是要用長遠的目光、宏觀的認識,培養和發展學生從事體育活動的能力和學習的主動積極性,讓學生有“一技之長”,養成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學生認識到體育的價值。生活離不開體育,體育能給人帶來無窮的樂趣,而學校體育教育是終身體育意識培養的關鍵,是潛移默化的,它不僅為學生終身體育打下了基礎,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習慣和能力,真誠為學生發展服務,為學生終身體育服務。由此可見,初中階段培養學生自主健體的好習慣將會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