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遠
(華北油田井下學校,河北 滄州)
初中生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處于一個比較敏感的時期。這個時期的學生比較叛逆,對一些事情的看法也比較獨特。在進行體育鍛煉時,訓練效果不佳,沒有達到學生所期望的目標時,很有可能導致學生對體育鍛煉喪失信心。這樣一來,體育鍛煉的效果會越來越差,久而久之還會對學生造成比較深遠的影響,影響學生以后參加體育活動的信心。初中生處于叛逆時期,情緒波動比較大,情緒也不穩定。這個時期的學生心理素質普遍不高,在進行體育活動時,學生的心理素質對課程的進行有很大的影響。
我國已經倡導素質教育很多年,因此在家長以及學校方面要及時更新教育思想,以學生的綜合素質培育為主。學校要增加體育課程的設置,至少一周一節課,讓學生在忙碌的學習生活中有一個休息的時間,養精蓄銳之后學生也會更加精力充沛地去學習。體育也是學習的一種,許多人認為體育是玩,耽誤時間,但是現階段考查的是學生的綜合素養,學生單獨的學習成績并不能代表什么,學生的品行、交際能力、集體意識,這些都是重要的評價標準。體育運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開朗活潑的性格,在運動中學生還可以交到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從而提高交際能力,這些都是在以后的社會生活中必備的。老師在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時,不單單只是進行機械性的訓練活動,更重要的是樹立學生正確的學習體育課程的理念。老師要讓學生明白,體育課程是用來提高自身素質的,不存在運動效果好不好的問題。每個學生都必須進行體育鍛煉,在鍛煉中遇到困難不能退縮,更不能從心理上對體育課程產生抵觸。體育鍛煉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有堅持下來才能獲得更好的回報。
初中學生已經有了獨立思考的能力,老師在體育教學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體育課程的理念,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很重要,通過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能對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起到一定的作用。
體育課程的教學也要根據學生的心理進行,對不同學生進行不同的教育方式是增強學生心理素質的一個關鍵。針對初中生的教學可以采取分成兩個大組的方式來進行。老師可以把一些喜歡競技式體育活動以及認為自己體育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分為一組,把不喜歡競技體育活動、不想表現自己或者體育能力比較一般的學生分為一組。在對第一組學生進行教學時,主要以競技式的體育活動來對學生進行教學工作,讓學生在一次一次的競技體育活動中增強自己的心理素質。比如可以讓這些學生進行跳遠比賽、長跑比賽、短跑比賽等這樣的小型比賽來進行體育鍛煉等。對于第二組的學生來說,老師應該以鼓勵、尊重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教學。這部分學生相對來說心理素質比較差,體育鍛煉的能力也會比較差。這時老師需要一步一步地引導學生,比如可以讓學生自主決定鍛煉方式,想跑步的跑步,想跳遠的跳遠等。但是必須都要進行鍛煉,不能偷懶。一段時間以后,老師可以慢慢地引導學生進行組內的小型競技式體育比賽,以此來提高課程的趣味性,并且讓學生在比賽中逐漸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不同的學生適合不同的教學方式,因材施教更能在體育活動中有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
目前,初中體育課程的鍛煉方式比較單一,所以學習效果也不佳,這也導致了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時心理素質比較差。這時,可以進行一些拓展式的訓練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拓展式訓練是體育教學中比較流行的教學手段,與體育教學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根據教學實際狀況來進行,在潛移默化中達到教學目的。首先在室內課時,給學生普及健康知識,這是拓展訓練的重要內容,然而現階段的體育教學對這一方面并不重視,因此要加強這一方面的教育,不斷普及。教授生存技巧,現在許多學生被保護得太好,生存能力太差;其次要增強體育訓練的實用性,體育鍛煉的目的是增強體魄,能夠更好地保護自己,甚至在關鍵時刻能夠救自己的性命。因此針對這些教師應該將一些技能技巧性的東西教給學生,例如教會女生一些自我保護的技巧,在遇到危險時能夠脫身。這樣比較實際的拓展式教學能讓學生對體育鍛煉更加有信心,從而增強學生的心理素質。
總的來說,在體育課程中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能讓學生以一個更好的心態來進行體育課程。學生有了良好的心態之后才能端正學習態度,獲得更好的鍛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