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昊坤
(山東省壽光市第一中學,山東 壽光)
作文應該是為生活而作的,非為考試而作。作為一名高中生想要寫出一篇好作文,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就需要處理好作文寫作和高考要求之間的矛盾,尤其是在網絡文化盛行的背景下,高考中出現很多另類作文,我從學生的角度,通過分析網絡文化與高考另類作文出現的問題,繼而通過學習網絡文化,在作文中凸顯個性,也希望可以寫出另類作文,展示自己的個性。
隨著互聯網在我們生活中的滲透,催生出一些網絡語言,它是網民為了快速打字,對漢語詞匯的特定改造,而這些網絡詞語最初是在網絡游戲、論壇、QQ、微信等窗口出現的,具有個性化、隨意性、幽默詼諧等特點。網絡詞語是隨著互聯網催生的新語言,構造方式有很多,如字母縮略化構造的DIY,PMP,BS等,也有諧音詞匯3Q,美眉,9494等,會意方式產生的拍磚、潛水、馬甲、恐龍等詞語,也有典故化詞語構造的蘿莉、小強等。而且,出乎我們意料的是,網絡詞語已經大大超出了網絡交際所需,開始成為口語甚至書面語被運用于非網絡媒體,出現網絡語言泛化現象。高中生作為使用網絡的活躍群體,對網絡詞語非常熟悉,并且將之看作是一種時髦。在一些另類作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周末,讀大學的GG回來,給我帶了很多好東西,都系偶非常稀飯的。就醬紫,偶就答應GG陪他去逛街吃KF悅……”對網絡詞語不熟悉的人,可能看這段內容不知所云,但可以看出的是網絡詞語已經成為我們的口頭禪,正在沖擊著我們的作文習慣。我們不能否認網絡文化對我們的影響,以及網絡詞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的泛化使用,是對傳統語言運用的一大顛覆。
隨著網絡詞語的泛化,有不少高中生在作文寫作中會用到網絡詞語,寫出另類作文。《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培養學生創新意識,而且高考也鼓勵學生個性化寫作,但是也要求符合主流思想,不能出格。這就需要我們知道如何在作文中靈活恰當運用網絡詞匯。我們高中生應該動態辯證看待網絡詞匯的運用,不能一棒子打死網絡詞匯,只要我們正確處理作文中規范用語和網絡詞匯的關系即可。
網絡詞匯自身具有排污能力,是互聯網時代語言發展的必然產物,網絡詞匯的產生、存在和衍生都受語言規律的制約,是網絡文化中網絡成員約定俗成的語言,一旦被保留下來,就在網絡文化中不斷豐富發展。因此,我們在運用網絡詞匯時,不必大驚小怪,用一顆理解的心來看待這件事,那么我們已經走在了另類個性作文道路上。當然,我們不可否認的是網絡詞匯中也有不少違背傳統語言的現象,這就需要我們在運用中加以辨別。網絡詞匯具有語言風格輕松、生動風趣、個性化等優勢,和我們的距離也很近,在作文中我們只要妥善地加以利用,就可以收獲很好的作文效果。網絡詞匯也幫助我們打開作文新思路,我們可以去熟悉研究網絡詞匯,正確使用網路詞語。
很多同學在高中語文寫作中經常會遇到空話套話連篇、缺乏真情實感、不見個性、缺少創意等問題。但是,在平時交往中,我們卻發現大家可以廣泛使用網絡語言,是那樣的活潑生動和個性化,那么我們為何不能靈活恰當地運用網絡詞匯寫活、寫實作文呢?
在作文中網絡詞語的創造以及廣泛使用,是我們語言學習的潛力,也是語言能力體現的內在訴求。如,“白骨精”一詞,原本是用以形容極其毒辣、陰險的女人,其原型是《西游記》中想吃唐僧肉的女妖精。然而,在網絡詞匯中其含義卻被轉移了,用來指那些集白領、骨干、精英于一身的成功人士。這個詞匯的使用,可以將作文烘托出一種生動活潑、耳目一新的感覺,甚至連感情色彩都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樣的網絡詞匯是將原來詞義擴大化或轉移化,再賦予其新的內涵,可以看作詞匯意義正常發展,形式活潑,修辭手法靈活,新增詞義的內涵也合理,符合語言發展規律,是具有很強生命力的。在作文中,我們可以多使用這些詞匯,說真話、表真情,將生活的本來面目寫出來,發揮高中生獨有的網絡語言潛能,寫活、寫實我們自己的作文。
華東師范大學語文教育研究中心周宏老師曾經聲明:“無論是從語言發展規律,還是從時代發展的角度來看,高考作文中出現網絡詞語都不應該被一概否定。”我非常贊同這一點,我們在作文中不能對網絡詞匯“格殺勿論”,當然也并非意味著我們可以任意濫用。我們是生長、成長在互聯網時代的新一代,深受網絡文化的影響,在作文中使用網絡詞匯可以彰顯我們的獨特個性,也是我們創新作文的訴求,但是我們更要尊重語言發展規律,做一個有態度的高中生。
通過對網絡文化與高考另類作文的思考學習,我們應明白追求有創意的作文,應保持網絡詞匯慎用的態度,辨別使用網絡詞匯,不能故步自封,也不排斥網絡文化的霸氣側漏,而應該懷著對傳統文化的敬畏之心,負責任地作生活、寫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