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先彬
(浙江省溫嶺市新河鎮中學,浙江 溫嶺)
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一直都是教師在教學中極為關注的一個話題,問題意識的培養能夠鍛煉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其學習興趣,對于教學的發展百利而無一害。但是,在教學中,由于教師教學方法及教學條件等因素的限制,學生問題意識培養還存在有較多的問題。本文,筆者將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分析在教學中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方法和策略,以促進初中科學教學的發展。
教師在教學中的正確引導,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方法,但是在當前的初中科學教學中,大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比較重,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注重的是“解惑”以及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在教學中部分教師還是習慣將自己當作課堂教學的主宰,習慣自己說什么學生聽什么的教學方式。同時,科學課程在部分初中不如語文、數學和英語等學科受重視,一名教師往往需要負責多個班級的教學工作,教學精力有限。而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則需要花費教師較多的精力,這也導致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不愿意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在教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要想培養好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學生自己要提高相關的意識,認識到問題意識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在平時的學習中要敢于質疑,大膽提問,這樣才有可能培養自己的問題意識。然而,筆者在調查研究中發現部分學生的問題意識都比較差。學生在學習知識的時候,缺乏懷疑意識,經常盲從權威、盲從老師和書本。而且,部分學生的性格比較內向,他們在遇到問題想要提問時還存在有一種恐懼心理,如害怕自己所提的問題過于簡單,受到教師和同學的嘲笑,缺乏提問的信心。在這種錯誤的心理暗示下,久而久之,學生即使有問題也不敢再提。
在教學中提問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環節,而且學生所獲取的知識也是通過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得來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首先需要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使他們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提問習慣。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需要使學生認識到提問并不僅僅只是教師的事情,其還是學生的事。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學會結合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自主提問。如,在學習氧氣的制取時,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讓他們想象一下,在生活中如果沒有氧氣怎么辦,待在一個沒有氧氣的環境中自己該如何求生等,通過創設與提問相關的情境,引導學生思考并提問,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提問積極性。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名人事跡,引導學生提問,例如,古希臘著名學者亞里士多德認為力是維持物體運動的原因,這個真理一直流傳了幾百年,但是著名科學家伽利略卻并沒有迷信權威,而是勇敢地打破權威,研究力與運動之間的關系,最后得出了一個全新的結論,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對力與運動關系的認知。
科學始于問題,而問題則源于發現,在歷史上一些著名的發現都是學者們在生活中發現的,比如,牛頓因為被蘋果砸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富蘭克林因為雷擊所帶來的閃電發明了避雷針。在生活中,學生可能會產生無數的困惑,教師在教學知識的時候,就要學會集合學生所遇到的困惑,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提問,培養他們的提問意識。
在學習“蒸發”這一節時,教師就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引導學生提問。如教師可以做一個小實驗,使用體積同樣大的量杯,在量杯中盛滿水,一個量杯放在室內,一個放在室外讓太陽暴曬,一天之后讓班上學生觀察兩個量杯中水的變化情況,有學生可能很快就會發現,放在室外的量杯中的水明顯下降了許多,而放在室內的量杯中的水則變化比較小,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想一想出現這種問題的原因是什么,然后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思考的結果,這樣學生思維在不知不覺中就被教師帶動了。
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和提問能力時,筆者發現許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并不是沒有問題,而是不敢提問,如有的教師在課堂上過于嚴厲,說一不二,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之后,教師就很武斷地說,學生的想法是錯的,與自己所教學的內容是相悖的,這樣學生即使有提問的熱情,也會被教師的態度所澆滅。所以,教師在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時候,還需要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營造民主寬松的氛圍,在課堂上多聽取學生的意見,了解他們內心真實的意圖,鼓勵他們多提問,如可以在教學中給予積極提問的學生適當的獎勵,激發學生的提問熱情。
總之,教師在教學時,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情境,激勵學生打破思維定式,發散自己的思維,勇敢地提問,在潛移默化中學生的提問能力不斷提高,其提問積極性必然也會有所提高,這對于教學的發展和學生的成長都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