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曉飛 馬慶慶
摘要 目的:探討遵義地區苗族、仡佬族與漢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特點。方法:采用PCR-反向斑點雜交方法,對遵義地區的苗族、仡佬族與漢族慢性乙肝HBVDNA陽性患者165例進行HBV基因分型。結果:苗族、仡佬族各40例,80例患者的基因型分別為B型55例(68.7%),C型23例(28.8),BC混合型2例(2.5%);漢族85例,基因型分別為B型57例(67.1%),C型25例(29.4%),Bc混合型3例(3.5%)。結論:HBV的3種基因型在遵義地區苗族、仡佬族與漢族中總體分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兩者B型都占有絕對優勢;C型基因在乙肝肝硬化、肝癌中的發病率高于B型基因。
關鍵詞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苗族;仡佬族;漢族
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伴有乙肝病毒活動性復制是發展成為進展性肝?。ㄈ绺斡不⒏伟┑闹匾嚓P因素。本試驗采用熒光PCR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以了解遵義地區苗族、仡佬族與漢族HBV基因型分布情況,以及HBV基因型與臨床的關系。
資料與方法
2015年4月-2017年4月采集貴州航天醫院門診和住院慢性乙肝患者,成功進行基因分型165例。其中苗族、仡佬族各40例,合計80例;男64例,年齡13~75歲,平均(40.6±13.7)歲;女16例,年齡15~66歲,平均(39.4±12.8)歲。漢族85例,男67例,年齡16~76歲,平均(42.5±14.6)歲;女18例,年齡14~68歲,平均(41.7±13.2)。均符合《傳染病學》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
主要試劑及儀器:HBV核酸PCR,HBV基因分型亞能生物技術(深圳)有限公司PCR和DNA反向點雜交。
檢測方法:乙肝5項檢測、HBV標記物檢測,嚴格采用化學發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技術進行操作。①HBV基因分型采用PCR和DNA反向點雜交:設計特異的PCR引物擴增獲得HBV基因片段,該片段包含了所要檢測的基因型。通過PCR產物與設計的探針進行特異性雜交,根據膜條特定位置顯色(藍色1與否來判斷HBV的基因型。②基因分型結果判讀:本試劑以顯色與否來進行判斷,基因分型陣列位點HBV-B顯色,表明感染B基因型;以此類推為感染c基因型、D基因型;上述陣列位點≥2個顯色,表明混合感染對應的基因型。
統計學方法: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軟件處理,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HBV分型結果:共獲得分型結果165例。在165標本中,分別統計苗族、仡佬族與漢族男、女性各基因型,結果表明:B型、C型、BC混合型,無論在苗族、仡佬族與漢族中,男性所占比例均高于女性,兩者基因型在性別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將所檢測的患者年齡劃分為<30歲、30~50歲和>50歲3個時段,在165例標本中,在<30歲的年齡段中,39例標本中B型所占比例27/39;在30~50歲的年齡段中,89例標本中B型所占比例60/89;>50歲的年齡段中,37例標本中B型所占比例25/37。無論處于哪個年齡段,HBV基因分型均為B型居多。不同年齡段少數民族、漢族HBV各基因型分布情況中,發現年齡段在兩者間的分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遵義地區乙肝病毒感染者的HBV基因型與臨床疾病譜的關聯性:隨著疾病的發展,B型和C型在慢性肝炎乙型肝炎與乙肝肝硬化兩疾病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4.850,P=0.028<0.05);B型和C型在慢性乙型肝炎與原發性肝癌兩疾病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x2=3.954,P=0.047<0.05),表2。
討論
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國危害最嚴重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全球因感染HBV導致肝衰、肝硬化、肝癌及并發癥而死亡的總人數高達57.6%。因此對HBV基因的研究顯得非常重要。HBV基因分為A、B、C、D、E、F、G、H、I等9個基因型。同一基因型又被進一步分為不同的亞型。
本研究在165例HBV感染人群中,HBV基因分型以B基因型占多數,C基因型次之,同時有部分B基因型和c基因型混合感染,與丁靜娟等研究貴州地區HBV基因型由B、C2型構成,且以B基因型為主,苗族患者中B型占絕對優勢的基因型相符合。成功分型165例HBV感染者樣本中,苗族、仡佬族各40例,合計80例。通過對不同性別、不同年齡組HBV感染者的基因型比較,顯示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性別、年齡與基因型無相關性。隨著疾病的發展,C基因型在肝硬化和原發性肝癌中所占比例增加,c型有49例,其中乙型肝炎30例(61.2%),乙肝肝硬化14例(28.6%),原發性肝癌5例(10.2%),與B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目前普遍認為C型引起的炎性壞死及纖維化程度比B型更加嚴重,且C型與肝硬化和肝癌的關系更為密切,基因型c的累積生存率明顯低于B型。
貴州遵義地區苗族、仡佬族自古以來就是一個不斷向西大遷徙、進入云貴高原的民族,交通的改善、與漢族之間的文化交流、生活習慣的改變,與漢族通婚,使不同源人群在相同環境條件下,可以朝相同方向演化而形成趨同的體質特征。本研究對貴州遵義地區少數民族病毒基因型的分布及特點做研究,為遵義地區根據不同基因型、不同年齡段采取不同的乙肝防治策略措施提供了依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