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江
摘要 目的:觀察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氨磺必利、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奧氮平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老年抑郁癥患者80側,分觀察組(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氨磺必利方案)和對照組(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奧氮平方案)。結果:治療后,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評分方面,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在食欲增加和體重增加等方面,對照組顯著高于觀察組(P<0.05)。結論: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氨磺必利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優于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奧氮平。
關鍵詞 老年抑郁癥;艾司西酞普蘭;氨磺必利;奧氮平
有研究顯示,聯合用藥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療效優于單一用藥,本研究收治老年抑郁癥患者80例,分別采用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氨磺必利方案和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奧氮平方案,觀察療效和不良反應情況,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4年1月-2016年9月收治老年抑郁癥患者80例,隨機分觀察組40例(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氨磺必利方案)和對照組40例(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奧氮平方案)。觀察組男17例,女23例;平均年齡(66±4.39)歲;平均病程(13±5.76)個月。對照組男19例,女21例;平均年齡(65±3.59)歲;平均病程(14±6.21)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程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篩選標準:患者年齡≥60歲;HAMD總分≥18分;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抑郁診斷標準;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身體嚴重疾病、酒精依賴、藥物濫用、藥物過敏、2個月內接受抑郁癥治療者。
方法:觀察組和對照組均給予百適可,≤65歲患者起始用量10 mg/d、>65歲患者起始用量5 mg/d,1周內逐漸加大到20 mg/d。觀察組同時給予帕可,起始用量50 mg/d,1周內逐漸加大到100~200 mg/d。對照組同時給予歐蘭寧,起始用量2.5 mg/d,1周內逐漸加大到5~10mg/d。兩組療程均為8周。
療效評價:利用HAMD評測療效,以治療前及治療后2周、4周、6周、8周為采樣點進行統計分析,并以治療后6周末HAMD減分率為依據比較兩組療效;以治療后6周末不良反應量表(TESS)評分為依據比較不良反應情況。
統計學方法:數據統計分析軟件采用SPSS 19.0。計量資料采用(x±s)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和x2檢驗,P<0.05表示組間差異有無統計學意義。
結果
療效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痊愈18例、15例,顯著進步14例、15例,進步5例、6例,無效3例、5例。觀察組總有效率略高于對照組(92.5%及87.5%),x2=0.14(校正),P>0.05,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HAMD評分比較:組內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在治療后第2、4、6、8周末的HAMD評分均低于治療前(P<0.05),組內治療前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組間比較,治療前觀察組和對照組的HAMD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治療后第2、4、6、8周末的HAMD評分均顯示觀察組低于對照組,組間治療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不良反應比較:治療初期階段,觀察組和對照組均有輕度不良反應,但患者均可耐受,經用藥調整不良反應均自行緩解或者消失。治療8周末TESS評分,觀察組(5.54±3.14)分,觀察組(4.85±3.25分)。食欲增加和體重增加超過10%方面,對照組(11例,9例)高于觀察組(3例,2例),P<0.0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而在惡心、頭昏頭痛、便秘、口干等方面,觀察組(6例,5例,5例,4例)和對照組(5例,7例,5例,3例)相近,P>0.05,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討論
單一抗抑郁藥品起效時間較長,一般4~6周,不利于老年抑郁癥患者恢復自信,增加自殺風險。聯合使用抗精神病藥物具有起效時間短、療效好的優點,常用治療方案有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氨磺必利和艾司西酞普蘭聯合奧氮平。本研究對上述2種方案的療效和不良反應進行比較,確定8周后前者治療效果優于后者,且在食欲增加和體重增加等不良反應方面,前者優于后者。總之,在同等條件下,優先使用艾司西酞普蘭聯合氨磺必利方案。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