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 目的:探討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姑息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收治晚期肺癌患者824~,J,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觀察組采用姑息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焦慮抑郁評分和生存時間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晚期肺癌患者采用姑息治療可以提高患者的滿意度。
關鍵詞 晚期肺癌;姑息治療;臨床研究
晚期肺癌患者臨床表現為呼吸功能衰退,機體功能下降。該病對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的生活造成嚴重的影響,同時使患者在治療中承擔著巨大的生活壓力及生理壓力,患者出現焦慮、恐懼的心理狀態,為臨床治療工作帶來困難。姑息治療可以提高患者治療中的依從率,提升患者滿意度。因此,本研究對晚期肺癌的姑息治療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2015年9月-2016年12月收治晚期肺癌患者82例,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每組41例。對照組男21例,女20例;年齡55~76歲,平均(62.31±1.38)歲。觀察組男22例,女19例;年齡54~77歲,平均(63.19±1.37)歲。兩組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常規治療方法。觀察組采用姑息治療技術:①疼痛治療:對于晚期肺癌患者,有30%會出現劇烈疼痛的癥狀,這種疼痛會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因此,在對患者治療中,需要降低患者的疼痛度,將疼痛指數控制在<3分,在3 d中采取適宜性的藥物劑量,患者服用藥物的次數需要<3次/d,盡量減輕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②呼吸治療:使用硫酸嗎啡片進行滴定,每日的使用劑量依患者情況決定,給予腸內營養劑營養支持,每周要求患者復查2次血常規以及蛋白,評估患者的營養狀況。每日用氨溴索霧化吸入,方便患者咳出痰液,并時刻保持患者的呼吸暢通。③基礎治療:為了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需要為患者營造良好的生活空間,使患者心情舒暢地接受治療。④飲食護理:晚期肺癌患者會出現惡心、嘔吐的癥狀,應為患者提供高熱量、高維生素以及易消化的食物,提供患者必需的營養。⑤中醫治療:通過中藥外敷改善患者的腹脹、便秘等癥狀,提高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觀察指標:對患者的焦慮抑郁癥狀進行評分。根據漢斯頓抑郁量表,嚴重抑郁>35分;中度抑郁21~35分;輕度抑郁8~20分;無抑郁<8分。對患者的生存時間進行記錄。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結果
對兩組焦慮抑郁進行比較,見表1。
對兩組生存時間進行比較,見表2。
討論
腫瘤并不是一種單一的局部疾病,大部分腫瘤在診斷的過程中已經是全身性的疾病,而且,在治療中存在著潛在性的轉移灶。肺癌作為臨床十分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以及死亡率逐年增高,診斷時大部分已經為中晚期。臨床多伴隨中重度的營養不良、胸腔積液以及骨轉移等并發癥,在傳統治療中,化療使患者失去了治療的最佳時機,這種損傷性治療會使患者的體質更加虛弱。姑息治療可以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升患者的滿意度。
本次研究發現,通過姑息治療,患者治療后的焦慮、抑郁評分以及生存時間都有了明顯的改善。對兩組患者焦慮、抑郁癥狀評分進行對比,發現觀察組經過治療后的焦慮、抑郁評分(20.34±1.941分,對照組焦慮、抑郁評分(38.19±1.37)分,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中對兩組患者的生存時間進行比較,發現觀察組的平均生存時間(65.31±1.34)d,對照組的平均生存時間(32.64±1.27)d,觀察組的生存時間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在對晚期肺癌患者進行姑息治療時,醫生需要認清不同病因、病情、患者的生理特征以及腫瘤惡性度等,對能夠給腫瘤本身造成影響的問題進行正確處理,同時也需要根據患者病情及身體狀況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提高治愈的信心。在姑息治療中,需要對患者的疼痛進行控制,合理控制耐藥性以及成癮性藥物的使用,從而全面提升患者的康復質量。
總之,在現階段晚期肺癌患者治療的過程中,姑息治療可以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治療,減輕患者的痛苦,節省患者的醫療費用,有效避免巨大的經濟壓力對患者及家屬生活質量的影響,提高治療的滿意度。因此,姑息治療技術可92
中國社區醫師2017年第33卷第27期以在臨床中積極推廣。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