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明星 賴瑤瑤 李清
【摘要】目的 觀察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及對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7年1月~12月因患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而至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取隨機分組方式將其均分為兩組,各5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小梁切除術,觀察組給予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3月的最佳矯正視力、眼壓、前房深度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3月后的最佳矯正視力、前房深度明顯更高,眼壓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針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給予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不僅能改善患者視力,降低眼壓,提高前房深度,而且還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
【關鍵詞】改良小梁切除術;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治療效果;并發癥發生率
【中圖分類號】R77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2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是臨床閉角型青光眼的常見類型,主要以秋冬季為發病時間。該病發生主要是因為患者房角結構擁擠,引起眼球前房角關閉,導致房水流出困難且眼壓升高的眼部疾病,致病因素主要是患者眼部過度疲勞、情緒波動較大等,患者主要表現為眼壓增高、視力下降、視神經損傷及前房變淺等癥狀[1]。該病極易導致患者失明,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隨著我國醫學技術的發展,改良小梁切除術逐漸取締常規手術被臨床廣泛應用。今選取因患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而被我院收治的患者100例,分析改良小梁切除術對此類患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現進行如下報道。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12月因患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而至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通過相關診斷標準檢驗[2],均為單眼發病?;颊呔栽负炇鹬橥鈺?,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有眼部手術史患者;②存在其他嚴重眼部疾病患者;③近期應用降眼壓藥物患者;④存在手術禁忌癥患者。將其隨機分成兩組,各50例。其中,觀察組男21例,女29例,年齡46~76歲,平均年齡(63.2±3.9)歲,左眼34例,右眼16例;對照組男22例,女28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3.3±3.8)歲,左眼35例,右眼15例。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比例、發病位置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術前2 h為兩組患者口服50 mg醋甲唑胺,30 min后給予200 g/L甘露醇靜滴。對對照組采取常規小梁切除術。先對結膜下給予利多卡因浸潤麻醉,在角膜緣上方2 mm位置行弧形切口,剪開球結膜5 mm長度,電凝止血后將角膜緣作為基底作矩形結膜瓣,建立鞏膜隧道,于鞏膜瓣下方置0.4 g/L絲裂霉素棉片。1 min后將棉片取出,用氯化鈉溶液清洗鞏膜瓣,在鞏膜下透明角膜內穿刺進前房,分離鞏膜瓣,切除角膜緣鞏膜深層組織、鞏膜周邊組織與小梁組織。用10~0號尼龍線間斷式縫鞏膜瓣與結膜瓣,在球結膜下給予3 mg地塞米松注射。對觀察組給予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在手術室對患者眼球周圍麻醉,將患者眼壓降低到35 mmHg以下。若降眼壓效果不明顯,可術中適當給予前房穿刺。結膜下浸潤麻醉利多卡因后,在角膜上1 mm位置行切口,將球結膜剪開,將穹隆作為基底作結膜瓣,在12點鐘方向選擇3 mm×3 mm鞏膜制作鞏膜瓣,在距離角膜2 mm位置將鞏膜瓣層切開,制成隧道狀鞏膜切口。于結膜瓣與鞏膜瓣下方皆置0.4 g/L絲裂霉素棉片,2 min后取出,用氯化鈉溶液清洗鞏膜瓣與結膜瓣,用鞏膜切咬器去除1 mm×1.5 mm角膜緣鞏膜組織,用10~0尼龍線縫合球結膜瓣與鞏膜瓣,在球結膜下給予3 mg地塞米松靜注。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術后3月的最佳矯正視力、眼壓、前房深度。②并發癥主要是虹膜炎癥、脈絡膜脫落、濾道阻塞、角膜水腫、前房積血。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3月后的最佳矯正視力、前房深度明顯更高,眼壓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在眼科疾病中較為常見,該病的發生主要因為患者前房角關閉引起眼內房水排出困難所致。患者主要表現為眼球脹痛、視力模糊、虹視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等癥狀,若患者不及時接受治療,將會導致患者失明。
手術治療時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常見手段。該術主要是對患者前房角關閉、瞳孔阻滯問題有效解決,形成功能性過濾跑,降低房水過濾,以達到臨床治療效果。本次研究中,觀察組3月后的最佳矯正視力、前房深度明顯更高,眼壓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明顯更低,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主要是因為傳統小梁切除術能有效促進過濾泡形成,達到降低房水過濾并改善前房過淺的目的。然而該術缺乏可控性,容易導致患者術后出現角膜水腫、前房積血等不良事件,嚴重影響到患者的預后質量。改良小梁切除術對眼壓控制尤為重視,在術中實時監測患者眼壓并對房水適時緩慢釋放,充分應用絲裂霉素預防瘢痕形成,防止濾過功能降低情況發生[3]。此外該術全程切口位置靠前,不僅能對房水有效控制,而且還能對周圍虹膜有效切除,操作性更強。
綜上所述,針對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給予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不僅能改善患者視力,降低眼壓,提高前房深度,而且還能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值得臨床上大力推廣。
參考文獻
[1] 郜小莉.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的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22):92-94.
[2] 曹 健.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閉角型青光眼臨床療效分析[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6,16(98):60.
[3] 廖 輝,伍繼光.改良小梁切除術治療原發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療效[J].國際眼科雜志,2016,16(09):1683-168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