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衛衛
摘 要:隨著我國對全民終身教育體系的不斷推入,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聯系越來越緊密,職業教育對社區教育的發展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和積極的影響。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包括政策保障、資源共享等方式,將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融合,不僅會為職業教育帶來新的活力,更能推動社區教育的不斷發展。
關鍵詞:職業教育;社區教育;融合
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是建設中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社區教育有自己特點,受教育對象覆蓋面廣、從牙牙學語嬰兒到耄耋老人、受教育程度有很大差異、學習目的多樣化等等。我國社區教育起步晚,現在屬于探索階段,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而職業教育相比于社區教育有自己獨特的優勢,利用這些優勢,有助于提高社區教育整體發展提升內涵,滿足所在地區群眾錯層次、多樣化的終身教育需求,而且有助于拓展自身的社會服務功能,提升社會服務能力。因此,可以構建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融合發展機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使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發展都進入一個新臺階。
一、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的必要性
筆者在2013年開始就職于天津和平區新華職工大學的一個部門新華社區學院,主管社區學院的培訓部門,五年來共開設合唱、書法、舞蹈、營養與養生、攝影、民俗手工、太極拳、手繪、計算機、瑜伽等課程。
目前,我國的社區教育是由政府按照所轄區域居民數量每年提供專項教育資金,主要從事非贏利性的教育活動,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娛樂類(合唱、跳舞、樂器等)、生活類(書法、太極、手工等)、科普類(養生、攝影等),與人們多樣化的文化需求尚有一部分差距。
筆者曾經對天津市和平區的六個街道54個社區做過調查,包括社區居民希望開設一些什么課程?各個社區在開設課程中是否有困難?調查結果顯示:社區居民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特征,比如說很多社區提到會有少數居民希望能開設一門英語課,可社區因為場地有限、設備不齊、缺少專職教師等原因,沒有辦法開設英語課。筆者針對這種情況,和新華職工大學進行協商后,聘請新華職工大學的英語教師,將各個社區想要學習英語的居民集中起來進行英語學習,取得很好的效果。相比于社區學院,新華職工大學有完備的硬件設施和專業化的教育水平,能夠大大彌補社區教育的不足之處,更好地升級社區教育功能。
二、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融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融合的制度保障
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融合能夠優化資源配置,但是對于如何實現兩者的融合從而使職業教育更好的服務社區教育,需要政策上的支持和制度上的保障。以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都比較發達的德國為例,首先,將終身學習定為國家政策,此政策高等職業教育將功能拓展到社區教育的重要依據,其次,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制度來保障社區教育與職業教育的融合。雖然近年來,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規劃(2015-2018年)》中提及到職業院校要服務于社區的要求,可是我國的現狀是,雖然在很多地方社區學院和當地職業大學進行了合并,似乎為兩者的融合提供了條件,但實際情況呢?以天津和平區為例:一方面,職業教育并不重視社區教育,社區學院的管理與整個職業學校的管理是脫節的,在很多方面并不能做到互通有無;另一方面,缺少相關的制度保證和運作規范,領導機構之間缺少統籌,比如到后期新華職工大學的老師在新華社區學院教課,沒有辦法解決課時費的問題,導致茶藝課、英語課和計算機課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老師只能停課。這些都導致兩者的融合有很大的困難。
(二)職業教育資源在社區教育中利用率低
新華職工大學很多優秀的專業性很強的師資隊伍、有各種實訓教室、大量精品課程資源,而這些并未向社區學院開放。新華社區學院僅可以使用新華職業大學的教室、操場、禮堂等一些硬件設施,兩者在實現資源共享方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的路徑
(一)強化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理念
20世紀90年代,世界終身教育理論和學習型社會思潮對我國教育理念、教育政策、教育實踐等各個方面產生了影響,終身教育思想成為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導思想,職業教育社區化發展是職業教育發展的未來趨勢。職業院校應主動適應現代職業教育觀念,實施社區化的職業教育,發揮其社會服務功能。職業教育社區化發展是職業院校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職業院校應強化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理念,在融合過程中發揮主體作用,創造融合機會,建立各項機制,提高高職院校服務社會的能力。社區教育要配合好職業教育,以其兩者更快更好的融合。
(二)實現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資源共享
1.職業院校要以終身教育思想為指導,以推進學習型社會為目標,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結合自身的教育資源和社區學院的需求,完善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體系,建立網絡學習平臺。將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領域中的相關學習資源上傳至網絡平臺,職業院校的學生和社區居民都可以通過實名認證注冊賬號進行隨時隨地學習;建立學分銀行制度,可以鼓勵學習者多學習;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了解學員喜歡哪些課程資源,還需要哪些課程資源,以便有針對性的對課程進行更新;允許學習者在學習平臺上發布優質課程資源,經審核后可以由其他學習者觀看,由此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課程資源共享。
2.前文提到,因為場地、設施和師資等原因,社區教育中有些課程沒有辦法進行,職業教育可以考慮將自己專業的師資力量、完善的教學設備設施、教學場地用于社區教育中,從而實現教師資源共享。社區中有大量從事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社區學院通過可以各種渠道和方式將其吸納進來,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需求的同時也可以為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人才支撐。筆者去年開始就走訪了社區居委會、區老年協會、區退休協會,通過問卷調查、自愿報名等方式,建立了和平區社區教育人才庫。并根據社區學員的需要,舉行了講座。這些講座也對新華職工大學的學生和老師開放,很多學生聽過表示受益匪淺。
(三)完善相關職業教育與社區教育融合發展的法律制度規范
德國的《職業教育法》《職業教育促進法》《手工業條例》《青年勞動保護法》等法律法規中對職業教育的經費來源、進修設備、建立進修機構等方面做了詳細的規定,對于促進職業繼續教育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對我國的啟示在于:一方面,國家應盡快完善國家職業教育法規制度;另一方面,政府應通過建立各種監督激勵制度,推動社區教育與高職教育的融合發展。
總而言之,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融合發展道路并非一蹴而就,需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究。在圖書資源共享、實訓資源共享、教師資源共享、創建網絡學習平臺等領域做出新的嘗試,在課程資源開發、專業設置以及人才培養模式方面進行積極創新。職業教育不斷介入到社區教育中,為社區教育帶來新的活力,不斷豐富社區的內容,滿足社區居民的多樣化學習需求。而職業教育也可借此機會與社區教育相互借鑒,豐富辦學形式,增強辦學實效,最終達到職業教育和社區教育的互利共贏、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夏飛,宋秋飛.首都高職院校社區化辦學模式探究--基于創建社區學院的視角[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24):74-79.
[2]曹鴻驊,陳乃林.融合發展:高職院校引領城市社區教育的戰略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21):23-25.
[3]張琪,李娟.數字化學系社區:信息時代社區教育發展方向[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