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曉芬
摘 要: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工作,教學管理工作者的心理狀態對工作質量、效率都有重要的影響。運用“積極心理學”分析和研究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探索和實踐建立積極工作狀態的方法對于不斷提升獨立學院教學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教學管理;積極心理學;獨立學院
教學管理是高校管理的核心工作,從工作職責來講其工作以教學管理為中心,橫向需與各職能部門進行協作、溝通,縱向從學院到二級單位觸及各個領域,人員較多,工作面廣,工作范圍較大。教學管理工作者的心理狀態對工作質量、效率都有重要的影響。獨立學院一般都較為年輕,其教學管理工作處在一個不斷實踐、完善的過程,在探索這一工作的過程中應該解放思想、結合實際、積極借鑒各個領域的先進思想。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可以為教學管理工作人員提供一個新的思路,通過注重自身的心理資本與情緒智力開發,認識積極品質和正向思考帶來的正面作用,建立更強的自我信念和更佳的工作適應能力,從而能更輕松地面對工作。因此,運用“積極心理學”分析和研究教學管理工作人員的工作狀態,探索和實踐建立積極工作狀態的方法對于不斷提升獨立學院教學管理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容及主要觀點
積極心理學作為心理學界研究領域的新興科學,它是利用心理學目前已比較完善和有效的實驗方法與測量手段來研究人類積極方面的一個心理學思潮。“積極”一詞源于拉丁文,具有建設性的潛在的意思,“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美國興起的心理學運動,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積極心理學的研究曾經中斷,人們積極性的研究也幾乎被遺忘。美國心理學會主席塞利格曼在1998年心理學年度大會上正式使用“積極心理學”一詞,認為心理學要以人具有的潛在的或建設性的力量為出發點,激發人的美德和善端等積極品質,充分地挖掘人潛在的力量,幫助人們獲得更好的狀態,使人類走向幸福。
構成積極心理學主要有三個維度:1、在主觀方面上體現的積極主觀體驗,包括對過去的幸福感和滿足、對未來的希望和樂觀主義,以及對現在的快樂和幸福感;2、在個人方面上體現的積極個人特質,包括愛的能力、工作的能力、勇氣、人際交往技巧、對美的感受力、毅力、寬容、創造性、關注未來、靈性、天賦和智慧,目前這方面的研究集中于這些品質的根源和效果上;3、在群體方面上體現的公民美德和使個體成為具有責任感、利他主義、有禮貌、寬容和有職業道德的公民的社會組織,包括健康的家庭、關系良好的社區、有效能的學校、有社會責任感的媒體等。
積極心理學不僅運用在心理學領域,而且已經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的研究與應用中。在教學管理工作中,運用“積極心理學”的相關理論,引導和幫助教學管理工作者建立積極的工作狀態,全面提升工作水平,為建設高水平、 高素質的教學管理隊伍提供有力的支持,提高教學管理品質有著重要意義。
二、教學管理工作面臨的新變化和問題
(一)獨立學院教學管理工作的新變化
近幾年來,獨立學院不斷擴大辦學規模,辦學層次也在逐步提高,辦學行為也逐漸趨于規范,但也對獨立學院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水平的要求,面對這些,教學管理工作必須積極面對、迎接挑戰。新時期教學管理工作呈現出如下幾方面變化:
1.工作內容更復雜
隨著教育環境的變化,教學管理工作不再簡單的執行人才培養方案,開展排課,安排考試等周期運行的工作,而是要配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選課類別、開課形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更加多樣性和靈活性的要求下,出現了更為復雜的操作和管理工作。
2.工作難度更大
隨著獨立學院招生規模的擴大,教學管理面對的專業數、教師數、課程數、學生數等迅速增加,而受主客觀因素影響,學院的各方面資源未能及時同比響應,所以教學管理人員要在保證學生、教師各方面需求得到滿足的條件下,積極克服困難與機關、教輔、后勤等部門協調解決各方面問題,保證有效運行的難度更大。
3.工作要求更高
當前,教學管理工作過程中產生的教學狀態數據成為高校和上級主管部門了解和分析高校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教學管理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的基礎上按照要求完成各類考核、評估、調研等所需數據的采集、整理、分析、總結和報送等工作,這對教學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工作方式更多
當前,各高校的教學管理主要集中在學籍管理、選課、課表安排、考試、成績管理,教師、教室、教材等方面的教學資源管理,以及教師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等方面均在不同程度上運用了信息化手段。所以面對有增無已的管理信息,學院教學管理必須采用傳統管理與信息化管理相結合的多種方式開展工作。
(二)教學管理人員工作狀態存在的問題
教學管理工作的主要變化對教學管理工作崗位和工作人員提出的新要求與實際工作中獨立學院教學管理的人員配備和工作狀態存在的矛盾日益凸顯。其中,教學工作人員出現的一些負面的工作狀態,阻礙了教學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當前獨立學院教學管理人員工作狀態存在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部分教學管理人員服務意識不強
當前,教學管理人員在管理工作中,經過多年積累形成教學管理規定,有些規定相對呆板,不盡人情的“刁難”、“惡劣”的態度,工作人員形成主觀管理,缺乏服務意識。
2.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工作的主動性不強
教學管理工作中要求的服從性與自主性,決定了教學管理工作必須在學校管理的整體規定下開展教務管理工作,教學管理從指標、形式、方法、手段、考核等各個方面都有嚴格的規定,這就使得教學管理人員工作按照規定并過分依賴過往的經驗,墨守成規,并逐漸形成這種工作方式,自身不再積極思考如何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具有效率和質量。
3.部分教學管理人員缺乏敬業精神
教學管理工作的重復性和規范性,導致了教學管理工作的內容方面較為死板、單調。幾乎每天面對相似的的工作,自以為是已經完全熟悉和掌握了工作的流程和細節,沒有用心去進一步思考問題。教學管理人員工作強度相對較大,但待遇相對偏低,由于將時間、精力投入到工作之中,經常加班加點,沒有更好的辦法提升自身職稱方面研究,而導致在專業技術職稱方面出現晉升難、職務晉升更難的局面,從而造成心理落差,使得教學管理人員感覺自身發展“沒有前途”,最終形成得過且過的心態,直接導致部分工作人員缺乏敬業精神。
4.部分教學管理人員心理壓力較大。
教學管理工作的嚴謹性和準確性,關系到教學管理工作開展的方方面面,要求教學管理人員在管理工作和下達任務通知時不能出現任何差錯。例如,最常見的課表、考試的安排,一旦時間、地點出錯,將會出現嚴重的教學事故。長期的高壓工作狀態下,部分教學管理人員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
三、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提升教學管理人員的工作狀態
在現實教學管理工作中,由于過分強調教學管理工作人員所要承擔的責任,強調對教學管理人員的各種素質及能力的要求,而忽視其個人的積極主觀體驗和積極個人特質,導致他們缺乏對工作的熱情和積極性。積極心理學將有助于克服消極的心理狀態,激發教學管理人員的積極情緒,有利于調動他們工作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發展健全的人格,促成其能力、心理和社會適應性等各方面的全面提升,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培養積極的主觀體驗,提升自我
心態對人的行為起導向和支配作用,積極心態是人成長所需的重要心理素質。積極情緒是其中一組情緒,往往伴隨著某種愉悅和幸福的主觀體驗,能擴展人的思維能力,提高人的認知范圍,增強創造能力,從而帶來良性循環,提高主觀幸福感。培養教學管理人員的積極情緒和主觀體驗,能有效的使自身迅速靈活改變適應環境,并改變工作方式。積極體驗是指個體滿意地回憶過去、幸福和從容不迫地感受現在并對未來充滿希望的一種心理狀態。教學管理人員應主動關注學校整體發展適應社會發展的大方向,從大局出發培養自身積極向上的心態,以良好的心態投入到工作中。
(二)完善自我的積極人格特質,發揮人格魅力
人格包括人的性格、氣質和能力。積極心理學主要是培養和造就健康人格,每個人的人格優勢會滲透在人的整個生活空間,并產生長期的影響。這種研究途徑的共同要素是積極人格、自我決定、自尊、自我組織、自我定向、適應、智慧、成熟的防御、創造性和才能。在積極體驗的基礎上發展優秀的人格。個體的發展主要歸于自身因投身滿意而高興的活動、保持了樂觀主要的心態和以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為生活理念,而這些心態和理念都需要通過培養個體的積極人格特質來得以實現。教學管理人員要努力挖掘自身內在的積極動機和資源,培養自身積極特質,使自己積極主動執行教學管理的任務。當教學管理人員積極主動執行工作的時候,發揮主動能動力,以積極良好的心態投入工作,便能樂觀地看待問題,主動解決問題,形成強烈的歸屬感,必定會在工作中表現出巨大的動力。
(三)營造積極的工作氣氛,搭建學習平臺
每個單位都有自己適應自身發展的和諧環境的標準,只有培育和諧人際關系才能營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圍。良好的社會環境條件與個人才能的發揮、個人才能創造力的體現和培養等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個人自身周圍環境能提供最優的支持和選擇的時候,個人就有可能培養出良好的心理健康和行為方式。高校教學管理要抓住“人”這個要素,尊重人,關懷人,充分體現人文精神,并充分提供教學管理人員學習和培訓機會,提高管理技能和提升自我價值。當個人處于這種滿意、幸福和快樂的工作狀態時,其工作積極性個人才能也就能充分發揮。教學管理人員只有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幸福感,才能熱愛自己、熱愛工作,兢兢業業、心甘情愿奉獻自己的才能,對學校產生認同感和歸屬感。
(四)完善績效考核制度,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
薪酬使激勵員工積極性的根本保證,薪酬不斷使生存的需要,而且是個人自我價值的體現和實現。建立完善的薪酬體系,建立規范、合理、科學的收入分配機制,將適應本校發展的薪酬機制和具體的工作內容、業績掛鉤,對工作表現突出者給予額外獎勵,從而充分調動個人的對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制定合理的教學管理人員職位晉升及職稱評定制度,提供其參加培訓學習的機會,使其達到自我提升、自我完善、自我實現的目標,提高其自身成就及歸屬感,進而激勵其不斷創新業務管理,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使其職業前景明朗化,更加踏實的去踐行“管理與服務并重”的理念。
高校教學管理要以人為本,走科學化的管理道路。要提高教學管理的水平,必須重視教學管理人員的隊伍,學校必須盡快建立完善的科學的人力資源管理體系,重視教學基層管理人員是教學管理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關注他們身心的健康發展,制定合理的工作考核機制,構建良好的工作環境,引導教學管理人員積極向上發展,努力提高教學管理人員隊伍素質。
參考文獻:
[1]莊文彬.積極心理學對教學秘書管理工作的啟示[D].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
[2]張薇薇.關于如何增強高校二級學院教務管理人員服務意識的思考[D].教育教學論壇, 2015.
[3]李會霞.高中積極心理咨詢的開展[D].廣東番禺中學,2011.
[4]孫杰,李娜,方陽,張恒.90后大學生幸福感現狀調查及積極心理的培育[D].科教導刊(上旬刊),2012.
[5]劉鵬飛.當代心理學研究的新趨勢—積極心理學[D].廣西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
[6]甘雄.積極心理學對培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啟示[D].江西金融職工大學學報, 2008.
[7]梁惠.積極心理學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研究[D].廣西大學, 2012.
[8]段青青.如何將積極心理學融入醫學心理學教學[D].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