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鳳華
【摘要】目的 探討眩暈病采用穴位貼敷法治療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眩暈病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兩組,各26例。對照組為就門診非穴位敷貼,觀察組為病房穴位敷貼,對治療前后眩暈評分、VSS-C評分以及血壓狀況進行比較。結果 觀察組眩暈評分以及血壓狀況與對照組相比較低,VSS-C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穴位貼敷法治療眩暈病患者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其眩暈癥狀,有助于穩定血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關鍵詞】眩暈病;穴位貼敷法;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4..02
眩暈多發于中老年患者,主證為頭暈眼花以及看東西旋轉動搖,發生多與虛體勞欲、情志失調,久病體虛以及飲食偏嗜有關,患者一般會出現頭痛且脹、眩暈耳鳴、易怒、頭重腳輕、苔黃、腰膝酸軟、失眠多夢以及脈弦滑等癥狀,發病率較高,需要及時采取有效措施改善患者預后[1]。本次研究對52例眩暈病患者采用了穴位貼敷療法,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眩暈病患者52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6例,其中,觀察組男17例,女9例,年齡40~65歲,平均(52.5±8.5)歲,病程0.37~11.2年,平均(5.79±3.66)年,輕度眩暈10例,中度眩暈6例,重度眩暈4例;對照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41~66歲,平均(53.5±8.5)歲,病程0.49~11.85年,平均(6.17±3.68)年,輕度眩暈11例,中度眩暈5例,重度眩暈4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1)均意識清楚且生命體征平穩;(2)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排除繼發性高血壓者;(2)排除合并精神病者;(3)排除濫用或者依賴精神活性藥物者;(4)排除妊娠期或者哺乳期婦女;(5)排除過敏體質者;(6)排除貼敷部位出現感染、創傷以及潰瘍者(7)排除瘢痕體質者;(8)排除近期接受其他實驗者[2]。
1.2 方法
對照組實行門診非穴位敷貼,給予患者飲食護理,同時加強用藥護理與指導。觀察組實行病房穴位敷貼,選取大椎穴、內關穴、涌泉穴以及風池穴進行貼敷,藥物組成為冰片20 g、枳實30 g、菊花30 g、夏枯草30 g、牛膝50 g、白芍50 g、知母50 g、生地60 g、天麻60 g以及田七粉60 g。將以上諸藥打磨成細粉末之后混勻,放于干燥處備用,將穴位進行消毒處理之后取藥5 g,并用蜂蜜進行調制,呈糊狀之后將其搓成丸狀,并放置于貼膏內,然后將貼膏貼于穴位處,每次貼敷的時間為6~8小時,貼膏需要24 h更換1次,治療4周為一療程。
1.3 療效評價指標
對治療前后眩暈評分、VSS-C評分以及血壓狀況進行比較。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治療前后眩暈評分、VSS-C評分
觀察組血壓狀況與對照組相比較低,VSS-C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血壓狀況
觀察組血壓狀況與對照組相比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眩暈的發病原因以及發病機制相對復雜,其發生主要與內傷有關,飲食不節、情志失調以及跌撲損傷等因素均會導致發病,在治療時需要分清虛實,按照病機對癥治療。虛主要為氣血虧虛或者清竅失養,實主要為火、風、瘀以及痰擾亂清竅所致,治療需要緩急,標本兼治,治標可有效化痰除濕、平肝潛陽以及活血通竅,治本可有效健脾和胃、益氣養血,還可補腎養精。眩暈患者的病情與預后密切相關,病情較輕的患者經過恰當的護理即可取得良好的預后,而病情較重的患者由于發作頻繁、病久不愈,難以控制病情會引起中風,對其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3]。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眩暈評分以及血壓狀況與對照組相比較低,VSS-C評分與對照組相比較高。原因分析為:采用藥物治療,雖然可快速降壓,緩解癥狀,但出現的不良反應較多且持續時間較短。采用中藥穴位貼敷不但療效顯著,且藥效持久,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在治療的過程中通過穴位敷貼,藥效可直接穿透皮膚作用于經脈,并且攝于體內,融入津液之中,增加局部的藥物濃度,進而保證治療效果,達到內外兼治的目的。另外涌泉穴是足少陰腎經之井穴,在其上敷貼中藥具有寧神、清腎以及醒厥的效果,對頭痛、頭暈、昏厥以及癲證具有較好的治療效果。穴位敷貼療效較好的原因在于,通過敷貼藥物可對穴位產生刺激,進而有效抗御病邪、疏通經絡、協調陰陽以及調理氣血,還可使得藥物直達病灶,療效確切,對人體具有較好的調節作用,并且該種治療方法安全性較高、操作較為簡便,成本相對較低,可有效行氣活血、平肝潛陽以及滋陰補腎[4]。
綜上所述,穴位貼敷法治療眩暈病患者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其眩暈癥狀,有助于穩定血壓,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龔青春.穴位貼敷治療眩暈的護理觀察[J].當代護士(下旬刊),2017(01):106-108.
[2] 覃桂香.穴位貼敷配合艾條灸治療眩暈的效果觀察[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7(11):145-146.
[3] 李曉麗.穴位貼敷治療眩暈的護理研究[J].雙足與保健,2018,27(01):185-186.
[4] 崔圣岳.穴位貼敷治療高血壓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20):104-106.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