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瑩
【摘要】目的 觀察六子養陰煎治療心血管神經癥的效果。方法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經癥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對照組給予單純西醫治療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再予六子養陰煎治療,兩組均治療1個月。結果 觀察組38例中,治愈25例,顯效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37%;對照組38例中,治愈13例,顯效1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8.9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六子養陰煎治療心血管神經癥效果滿意,值得推廣。
【關鍵詞】心血管神經癥;六子養陰煎;臨床觀察
【中圖分類號】R25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18.36..01
心血管神經癥又可稱為“心臟神經官能癥”、“焦慮性神經官能癥”,在臨床中十分常見,其好發生于女性群體,尤其是更年期女性居多[1]。本病的臨床表現以心悸為主,伴有氣短、情緒不寧、失眠、多夢、汗出過多、尿頻等[2],給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需要積極治療。近年來筆者自擬六子養陰煎治療心血管神經癥,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心血管神經癥患者76例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38例。其中,觀察組男8例,女30例,年齡30~60歲,平均(38.9±2.4)歲,病程4個月~25個月,平均(11.3±1.7)個月;對照組男7例,女31例,年齡31~62歲,平均(38.5±2.6)歲,病程3個月~26個月,平均(11.5±2.5)個月。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年齡20~65周歲,男女均可。②符合“心血管神經癥”的診斷標準[2]。③符合“陰虛火旺證”的中醫證候診斷標準,見心悸、心煩、口渴、頭暈、乏力、盜汗等癥[1]。④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年齡<20周歲,或>65周歲。②不符合“心血管神經癥”的診斷標準及“陰虛火旺證”的證候標準。③合并有心臟器質性病變者,因其它原因引起的心悸者。④未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單純西醫治療,予谷維素片20 mg,3次/d口服,葉酸片5 mg,1次/d口服,酒石酸美托洛爾片12.5 mg,1次/d口服。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共1個療程。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治療方案的基礎上,再予六子養陰煎治療,藥物組成:女貞子15 g,枸杞子15 g,五味子9 g,沙苑子10 g,梔子5 g,柏子仁12 g,旱蓮草15 g,生地黃12 g,山茱萸15 g,牡丹皮15 g,遠志20 g,牡蠣25 g,甘草6 g。每日1劑,水煎取汁300 mL,分早晚2次口服。治療1個月為1個療程,共1個療程。
1.3 療效判定標準[3]
①治愈:經治療后,癥狀、體征均消失,情緒正常,心率、心電圖均正常,隨訪3個月無復發。②顯效:經治療后,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情緒穩定,心電圖大致正常。④無效:經治療后,癥狀、體征、心率等無改善,或加重,心電圖無變化。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采用t/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觀察組38例中,治愈25例,顯效12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7.37%;對照組38例中,治愈13例,顯效17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78.95%,觀察組明顯優于對照組,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 論
心血管神經癥是一種功能性疾病,常無器質性心臟病變,根據其特點及臨床表現,本病可歸屬于中醫學“心悸”、“怔忡”等病證范圍,其病機關鍵是陰虛生內熱,虛熱擾動心神,致心神不寧而發病。筆者在西醫常規穩定心率、鎮靜、調節神經細胞功能等治療措施的基礎上,自擬六子養陰煎治療,方中女貞子、枸杞子、五味子、沙苑子等滋陰益腎,梔子清熱瀉火、柏子仁養心安神,均為主藥;配伍旱蓮草、生地黃、山茱萸、牡丹皮等增強滋陰清熱降火之力,遠志、牡蠣亦可寧心、鎮驚、安神,甘草清熱,兼以調和諸藥。全方合用,共同發揮補腎滋陰,降火安神的功效,陰虛得補,虛火得清。綜上,采用六子養陰煎治療心血管神經癥效果滿意,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史耀勛,田 謐.功能性疾病中醫診治學[M].長春: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7:1-4.
[2] 高瑞遷.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神經癥52例[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6,14(1):130-132.
[3] 李軍令,武曉曉,葛春娜.中西醫結合治療心血管神經癥的臨床效果[J].河南醫學研究,2018,27(7):1256-1257.
本文編輯:劉欣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