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
摘 要:管理能力的抽象而不易具體化,涉及范圍廣而不易考核,都增加了管理實訓課程的設計難度,如何有效利用行動導向教學,增強管理類實訓課程的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不斷探討的課題。本文立足行動導向法在管理類實訓課程中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關鍵詞:行動導向管理;專業實訓課程
實訓是職業技能實際訓練的簡稱,是指在學校控制狀態下,按照人才培養規律與目標,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術應用能力訓練的教學過程。從這一概念可以看出實訓課程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通過實際操作提升專業技能,培養職業能力,這與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不謀而合的,所以實訓課程是天然的行動導向法教學。當然管理類實訓課程也不例外。只是管理實訓課程著眼于學生管理能力的培養,而管理能力的抽象而不易具體化,涉及范圍廣而不易考核,這都增加了管理實訓課程的設計難度,如何有效的進行行動導向教學,增強管理類實訓課程的教學效果,是一個值得不斷探討的課題。本文將立足行動導向法在管理類實訓課程中的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建議。
一、行動導向法在管理類實訓課程中的教學現狀
基于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需要,管理類實訓課程的設計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企業管理思維和業務操作技能,從而具備職業人應有的基本素質,提升職業競爭力。目前的管理類實訓課程主要有三種:
一是專業業務實訓,例如人力資源管理技能實訓、行政文秘實訓、物流管理實訓等,這類實訓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相關領域職業技能,多作為配套理論課程的延伸課程,是對理論課程中重要的能力要點或難點進行再訓練。課程設計一般遵循行動導向法的五步法:任務布置——學生準備——過程實施——成果展示——點評評價。下面以人力資源管理技能實訓中的招聘技能實訓為例進行說明。首先老師會設置情境布置招聘任務,以任務清單(該清單包括任務目標,任務內容、任務關鍵點、任務考核等內容)的形式分發給實訓小組,然后各實訓小組則根據任務清單及所學的知識點進行資料收集并設計方案、負責方案實施以及進行全班展示,最后師生共同完成成果點評。通過行動導向,實際情境模擬,學生加深了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強化了相關管理技能的培養,個人競爭力不斷增強。
二是專業綜合實訓,它與業務實訓相比最大的區別就在于角色分工更加明確,每人通過扮演不同的企業人物角色共同完成實訓任務。主要有ERP沙盤模擬課程及模擬企業經營管理實訓課程。ERP沙盤模擬一種仿真直觀的市場環境,以小組競技的形式組織教學,團隊成員扮演不同的企業角色(CEO、營銷總監、生產總監、采購總監、財務總監),共同制定企業經營計劃,綜合運用各種管理知識和技能,發揮團隊協作精神,領導企業和部門在眾多競爭對手的激烈交戰中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和市場份額。學生通過對企業業績的分析總結,反思自身經營決策,綜合管理素質在市場競爭的實戰操練中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而模擬企業經營管理實訓,更多關注企業經營的日常業務,要求各部門通力配合,規范的完成企業的某項業務活動,從而讓學生在真實的企業情境中學會“如何工作”。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讓學生更多了解企業各崗位所需要的基本的業務技能,初步具備職業人應有的基本素質,同時增強職業認知,熟悉就業方向。
三是多專業綜合實訓,這是一種新興的實訓模式,一般開設在畢業班級,旨在讓學生獲得社會、行業、企業、崗位的全方位體驗,鍛煉學生的求職能力、業務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幫助學生盡快實現向職業人的角色轉變。
二、行動導向法在管理類實訓課程中應用的幾點建議
基于行動導向的管理類實訓課程在實現管理專業培養目標,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方面是功不可沒的,然而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若能進行有效改進則能起到事倍功半的功效,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對于行動導向法在管理類實訓課程中應用的提出如下幾點建議,以期拋磚引玉。
(一)專業業務實訓,行動導向突出趣味性
作為理論課程配套的業務實訓,學生在實訓課前都對相關的知識點已有所了解,若實訓課程細節注重不足,則實訓課程很可能演變成一次課堂作業或是對知識點的復習,而不能達到將理論應用與實際,提升學生職業能力的目的。所以業務實訓,應盡量結合崗位的工作實際,注重提升學生參與積極性的提高,具體有以下兩種方式可供參考:第一,通過改變實訓環境,提升學生的積極性:對于角色扮演的實訓課程(如行政文秘實訓),在仿真實訓室進行,容易讓學生身臨其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分小組進行實訓的課程(如人力資源實訓),應按小組搭建實訓室,這樣容易激發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且有助于大家進行團隊交流與協作;對于抽象性的管理實訓課程(如物流管理實訓)可引進教學軟件或教學平臺,讓學生能夠借助看得到的道具及數據,進行知識的運用和轉化。第二,單模塊業務實訓最好能以真實的企業案例為任務,從而有效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招聘技能實訓為例,可以以真實企業的人力資源需求為任務,讓學生進行招聘方案設計,并由企業人力資源主管進行點評。也可以放映企業的面試錄像,讓學生進行錄用考核等。真實的案例最容易說服人,也最容易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二)專業綜合實訓,行動導向突出差異性
專業綜合實訓,一般都是學生在仿真的企業環境中擔任各種角色,分工合作完成企業任務,這里是學生認識并進一步接觸企業的開始,此時學生往往憑感覺來選擇崗位角色,而對各崗位的職責不熟悉導致在實際工作分不清哪些是自己的工作,哪些是他人的,錯誤的認為工作做的越多越好,所以實訓過程中,“一個人即代表一個企業”,以及所導致的搭便車現象時有發生。因此單一企業經營管理實訓,應盡快幫助學生樹立分工和合作的意識,實訓過程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工作邊界意識,初步培養學生的職業人素質。具體有以下兩種方式可供參考:第一,工作任務的傳達清晰化。由于此類實訓課程中,不同角色的工作任務是不同的,這就要求在任務布置的過程中,首先必須確定各工作崗位的關鍵職責及所需技能,然后細化成任務清單分配到具體的崗位及責任人,強化學生對所選擇崗位的認知,這也要求在進行實訓安排時盡量做到人崗匹配,人人都有明確的工作崗位是完成實訓任務的前提。第二,加強任務完成中的過程監控。任務的差異性增加了過程監控的難度,可由教師及檢查員或是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共同監督。對于實訓中的反面事例要及時予以制止,例如對實訓過程中常見的“越權”現象,應及時說明企業中強調權責對等,要在職權范圍內行事。當企業中的人各司其職時,搭便車的現象便會減少,教師便可以快速發現各團隊的短板,從而有針對性的解決各企業的經營難題。
(三)多專業綜合實訓,行動導向突出成果考核
多專業綜合實訓作為一種更開放靈活的實訓課程,在提升學生職業能力方面已經受到了越來越多財經院校的認可。然而這門課卻也面臨這樣一個難題,一方面該課程往往是幾個專業300名以上學生同時行課,且課時較少,教師指導壓力過大,以致不能夠對學生進行很充分的專業指導,更多的是強調工作的體驗;另一方面,學生隨著對管理領域越來越深刻的感悟,在該課程中所選擇的企業角色往往是自己感興趣的或是未來的就業崗位,對專業技能提升的愿望非常強烈。這就要求多專業綜合實訓需要在工作體驗之外增加對專業技能培養,而實現這一目標最關鍵的就是要強化對學生完成崗位工作任務的成果考核,對于布置的任務設置時間點,定時收取,并及時給予反饋,從而讓學生在不斷的試錯中總結提升,獲得職業所需的技能(當崗位人數較多,指導教師壓力過大時,對于學生任務的點評可以培訓的形式集中進行)。
管理實訓課程是管理專業課程體系中不可獲取的一個組成部分,在提升學生職業技能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行動導向法使實訓課程更有效仍需要我們繼續努力,不斷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