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山東省淄博市淄博第四中學,山東 淄博)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教育領域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地完善與更新教學模式,將不同教學模式滲透到教育領域中,如情景教學法、合作式教學模式等,并且在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教學成效。然而,由于以往教育理念根深蒂固,初中數學教師一時很難適應新的教學模式,仍然采取一言堂、說教式教學模式為學生授課,這種教學模式過于單一,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致使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興趣不高。同時,這種教學模式還阻礙了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不能夠引導學生實踐,使課堂教學氛圍沉悶,不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初中數學教學目的是發展學生數學思維,啟迪學生智慧,培養學生數學知識運用能力,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事實上,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只有教師善于將知識貼近于生活實際,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去探索知識,才能夠促進學生全面成長。然而,在當前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較為注重為學生講解教材知識,很少將數學知識與生活實際相結合,由于數學知識較為抽象,學生在理解與認知上存在一定的難度,而這樣與生活脫離的教學方法也不利于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在以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大都跟隨教師走,使學生在學習中形成了依賴性,在缺乏教師的指導下,不能夠自主思考、探究知識,促使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培養成效不佳。而教師運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改變這一教學現狀,該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提倡學生自主思維能力的培養,以探究的形式啟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智力,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指引,學習、探究、思考知識,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激發學生求知欲望,進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三角形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前整合數學知識內容,基于數學知識抽象性,教師可以運用信息技術與數學知識相結合,將知識內容生動化、形象化地呈現在學生面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為學生提出相對應的問題,將學生以小組合作形式分組,引導學生結合知識內容與視頻去分析、探索知識,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合作、分析、實踐等教學環節驗證數學知識。教師應該發揮引導者作用積極引導學生,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在體驗中掌握知識,進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
將生活中的案例與數學知識有效結合,不應該只體現在某一處教學環節中,應該貫徹到每一個教學活動中,這樣才能夠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成效。而教師采用課堂導入式學習模式,將與數學知識相關的生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中,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還能夠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提升學生理解能力,進而培養學生數學素養。例如,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以該問題為導向:“周末小李與小紅一同去圖書館,他們面前有兩條路,一條是直線路線,另一條是彎曲路線,小李選擇了直線路,小紅選擇彎曲路線,問學生小紅與小李誰先到達圖書館。”以此激發學生探究興趣,這個問題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問題,但很多學生都不明白如何運用數學定理去解釋,教師運用課堂導入式為學生留下懸念,引出相關的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生活疑惑,之后引導學生去探究知識,讓學生在實踐中明白該問題,進而培養學生知識運用能力。
教師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更好地培養學生實踐能力,首先在新課程知識學習之前,教師將知識分解成模塊化,運用信息技術制作成教學視頻,發送到互聯網平臺中,供學生提前自主預習,使學生能夠提前對知識有所掌握與了解。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解惑模式,為學生提出相對應的知識問題,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實踐教學中,解答預習中對知識的困惑,使學生有效掌握數學知識,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改變一言堂教學模式,為學生增加實踐教學活動,采取機智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參與到實踐教學中,發揮學生動手動腦能力,進而培養學生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