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文舒
(山東臨沂第一中學,山東 臨沂)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在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費力度不斷提高。眾所周知,人民的消費水平與國家的發展、人民的幸福感息息相關,故本文從國民消費水平為出發點,探究了人民的消費與人口數量、地區、收入等因素的關系,對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借鑒意義。
分析可知,影響人民消費水平的因素很多,但受篇幅所限,僅選取幾個因素進行線性分析,從而探明這幾種因素對消費水平的影響方式。本文所選數據均來自中國統計年鑒,如圖1所示為1978~2016年居民人均消費金額的變化趨勢。由圖可知,自改革開放人均消費金額逐年上漲,尤其是2005年以后,消費金額呈指數增長,說明這期間國家經濟取得了迅猛的發展。

圖1 人均消費變化趨勢

圖2 地區對人均消費的影響

圖3 人口變化與消費的關系圖

圖4 就業人數與人均消費的關系

圖5 平均工資與人均消費的關系
為了解各地區消費水平的差異,我選取了2013~2016四年的各省市人均消費金額進行分析。由圖2可知,各省市消費金額逐年上升,說明各省市的經濟逐年發展,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此外,不同省市消費水平差異較大,消費水平最高的五個地區分別為: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廣東。這五個城市均為較為發達的城市,其中三個為直轄市,所以我們可以認為人民的消費水平可以代表其地區的發展現狀及發達程度。
首先,選擇人口自然增長作為自變量表征人口變化。人口自然增長率是指在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人口自然增長數(出生數減死亡數)與同期內平均人數之比,用千分率表示。為與上文中消費金額一一對應,故分別選取了與圖1對應年份的人口自然增長率。并以自然增長率為自變量,人均消費為因變量做了非線性擬合,擬合結果如圖3所示。由圖可知,人口的增長對消費水平影響很大,隨著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上升,人均消費呈指數型下降,這說明人口數量可以關系到人民的生活水平。
我探究了全國城鄉就業人數與人均消費的關系,由圖可知,隨著就業人數的提高,人均消費水平提高,當就業人數由40000增長至65000時,人均消費金額略有提高,當就業人數達到70000人以后消費水平急劇增加。這說明,少數的就業人數并不能大幅促進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只有就業的人數達到一定數量后,人民消費水平才能夠持續增長。
為分析工資水平對消費水平的影響規律,分別選取了1995~2016年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相應年份的人均消費金額。如圖5所示,平均工資與人均消費呈現出良好的線性關系,說明人民的工資水平直接關系到人民的消費水平。所以可以認為提高人民的工資水平可以提高人民的消費力,增加人民的幸福指數。
本文從四個方面對人民消費水平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分別為:地域、人口增長、就業人數和工資水平。通過線性分析,得到以下結論:
(1)我國的人均消費水平逐年提高,尤其在2005年以后,更是顯著增加,這與我國今年來綜合國力提高不無關系,另外通過對地域的分析可知,人民的消費水平可以代表某一地區的發達程度,故國家應重視各省市的經濟發展,從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通過分析人口自然增長率對人均消費水平的影響可知,當人口自然增長率在4~6之間時,人民的消費水平較高,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當人口劇增時,消費水平也隨之大幅下降。這表明,人口的增長也可以影響人民的生活水平,國家應對人口增長進行合理的宏觀調控。
(3)通過分析就業人數對人均消費水平的影響可知,當就業人數在40000~65000之間時,其對人均消費水平影響不大,當就業人數大于65000時,人均消費水平隨之大幅提高。所以,國家應該進一步增加就業崗位,使更多人完成就業,從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4)通過分析平均工資對人均消費水平的影響可知,平均工資與人均消費之間呈線性關系,平均工資的多少新消費水平影響很大,所以國家可以適當調控人民的工資水平,從根本上增加人民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