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磊
(安康高新中學,陜西 安康)
新高考對原有的高考模式產生了影響,新高考政策改變迅速成為社會的熱點話題。目前,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所謂的物理學科“遇冷”問題,自新高考政策提出之后,物理學科的選考人數急劇減少,物理學科的一些考試問題也漸漸浮出水面。
物理學科“遇冷”問題是誕生在高考考試科目設置改革之后產生的。新高考在考試科目設置改革中對高考和高中科目學習的關聯性進行了說明,廢棄了原有的高考考試科目設置形式。新高考中總成績將由語數外三大科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中的三科構成,將不再進行文理分科,考生可以根據自身特長,在政、史、地、物、化、生六門學科中任選三門進行考試。
在這樣的新高考政策要求下,很多考生都會回避物理考試,從而降低整個高考的競爭風險,很多人為此放棄物理學科報考的機會,這也就是所謂的物理學科“遇冷”現象,也叫“棄物理”現象。物理學科“遇冷”的形成的原因之一就是高中考生受到一種“田忌賽馬”式選考策略的影響,物理本身作為高中難度系數最大的學科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很容易被劃入“不容易獲得高分的科目”,最終導致物理學科的報考人數的下降。
對于物理學科“遇冷”產生的一系列問題,在問題處理過程中需要一定的時間去試錯、去解決,也需要社會各界的輿論和相關意見。就高考的根本性而言,高考本身就是就是一種不斷試錯、尋找最優解的過程,相應的在改革中產生的一些新問題要給予新制度一定的調整時間。
物理學科“遇冷”現象最直接的表現是高中物理選課情況的不理想,很多考生在擁有考試科目的選擇權之后,科目選擇的最根本立足點是分數問題而不是學科的興趣問題。換言之,考生選擇高考科目的依據是哪個學科容易拿分,而不是哪個學科最感興趣。
對于物理學科“遇冷”現象最重要的一個思考就是,新高考改革是否有必要,它是否能夠解決原有高考模式中的問題。如果可以解決,那么我們要不遺余力地堅持,對新高考改革問題進行不斷修正,積極尋找解決物理學科“遇冷”現象的解決方法。但如果新高考改革本身的改革方向就存在問題,那么需要的是對整個高考體制進行修改,問題的解決思路就不應該局限是在物理學科“遇冷”現象上。物理原本應該是熱選科目之一,政策改革的初衷也是希望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去進行選擇,但是最終在實施中漸漸出現“哪門學科可以拿到最高分數就選哪門”的尷尬局面,也是始料未及。
新高考各個學科上均有等級賦分法的運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不同科目之間分數的可比性,以此來維護整個高考錄取分數上的公平。所以在一些“遇熱”的學科上,報的人多,獲取高分的學生也就多,而像物理學科這類“遇冷”的學科上,報的人少自然高分的人也就少。在物理難度較高的情況下,部分物理弱勢的考生本身就不會選擇物理進行報考,這樣本身就造成了物理學科人數報考的減少。再在相關的等級賦分法的影響下,會給學生營造一種“物理難拿分”的現象,從而進一步的減少物理學科的報考人數,使物理學科“遇冷”形成惡性循環。
在高考學科選報中需要明確一點,物理學科在一個人整個物理思維的構建中具有很重要的影響,很多工學和理學的學習均需要良好的物理學基礎,個別大學個別專業在錄取學生時更會直接要求“僅限物理”??偠灾?,物理的學科優勢還是十分明顯的。在新高考改革中物理學科“遇冷”現象的解決對策中,首先要進行物理學科報考上的動員工作,要將高考學科選擇和大學的專業選擇結合在一起,避免因為學科選擇問題而造成的大學專業選擇的局限。其次,在高中教育體系中要奠定一個基本定律,那就是“不選考≠不學”,通過一定的強硬措施進行物理學科學習的普及。
新高考改革中物理學科“遇冷”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物理對一個人學習思維上的影響是實實在在的,一定要積極探索拯救物理學科的方法對策,保證物理學科能夠在高中學習中繼續發揮自己的學科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