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迎迎
(睢寧縣第二中學,江蘇 徐州)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名著閱讀已經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發揮的作用也十分突出。在如今中考語文試卷上,有關名著閱讀的內容也越來越多。初中語文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并對此予以重視,在語文教學中要做好名著導讀工作,帶領學生走進名著,在學生的生活中融入閱讀,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提升學生的名著閱讀能力,以此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興趣是所有智力工作都要依賴的重要元素,這是心理學家皮亞杰的重要觀點。只有將學生的閱讀興趣充分激發出來,才能讓學生逐漸喜歡閱讀并主動閱讀[1]。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扮演“催化劑”的角色。尤其是對初中學生而言,他們的心智和思想尚且不成熟,表現出來的行為大多憑借著自己的興趣。因此,要想做好名著導讀工作,讓名著導讀發揮實效性,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運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閱讀興趣進行培養,讓學生對名著產生窺探的欲望。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主動拿起名著進行閱讀。這種主動學習的態度相對于被動的灌輸,取得的效果更理想一些[2]。就筆者個人教學經驗而言,語文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一,借助相關影視作品引導學生窺探名著的欲望。隨著媒體行業的發展,很多名著被拍攝成電視劇或者電影。語文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借助相關的影視作品將學生閱讀名著的欲望激發出來。比如,《駱駝祥子》《水滸傳》等名著都被拍攝成影視作品。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給學生播放節選的部分精彩片段,然后告訴學生原著比影視作品更好看,以此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第二,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拓展閱讀的方式將學生的求知欲充分激發出來。例如,在講解“武松打虎”相關內容的時候,語文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對《水滸傳》中武松打虎前后的故事進行了解,進而分析武松的性格特點和武藝高強之處,這樣就可以將學生閱讀《水滸傳》的興趣激發出來。除此之外,語文教師還可以借助現身說法、名人效應、學生感興趣的游戲等各種方式將學生閱讀名著的欲望喚醒。
與閱讀一般的文學作品不同,名著閱讀需要具備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否則學生很難從中受益,特別是閱讀一些外國名著的時候。因為中西方文化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要想讀懂外國名著,必須要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否則很難理文章內涵以及文章中蘊含的思想感情。這樣,再有趣、再富有哲理的名著在學生眼里也會變得晦澀難懂、枯燥無味[3]。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要在閱讀技巧和閱讀方法上給予學生適當的點撥和指導。就筆者個人教學經驗而言,語文教師可以給學生傳授以下集中閱讀名著的方法:第一,瀏覽。顧名思義,這種閱讀方式追求大致掌握,不需要對文章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一本書是否值得一讀、你是否喜歡、質量是好是壞,讀者首先要大致瀏覽一下。一般來說,學生在拿到一本書之后可以先大致瀏覽一下目錄、內容摘要、插圖以及序言,對名著的特色和內容做到大致了解。第二,略讀。這也是一種不求甚解的閱讀方式,同瀏覽類似。學生要想做到博覽群書,不可能對名著進行逐字逐句地推敲,只需要對全文進行略讀,了解大意即可。例如,對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童年》,可以首先略讀故事內容,分析名著的脈絡和故事情節,而后再細讀其中有趣、內涵豐富的內容,有著良好的效果。第三,精讀。這是一種追求閱讀精細化、全面化的閱讀方式。如果學生發現一本自己喜歡的名著或者富有內涵的名著時,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采取精讀的方式進行閱讀,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內化。
在名著導讀過程中,語文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對名著產生興趣,掌握閱讀名著的方法,還要讓學生對名著保持長久的閱讀積極性。為了實現這一目標,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舉辦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將自己的閱讀成果在活動中展示出來,并且將自己的閱讀心得與他人分享,在此基礎上促進學生廣泛閱讀。
綜上所述,在人類文明史上,名著是寶貴的遺產,對我國幾千年文明的發展歷程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也是人們借鑒經驗、了解歷史的重要依據。新課程理念下,初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在課堂上做好知識傳授工作,還要重視名著導讀,認真研究教材改革內容,重視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為學生健康、可持續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