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利斌
(武岡思源實驗學校,湖南 邵陽)
我國科學信息技術正在不斷地變化和發展,智慧課堂被提出來,智慧課堂是信息技術運用做好的證明。教師在數學課堂上使用相關的系統或者是軟件等等將直觀性的教學方法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對抽象知識的理解也會更為具體,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可以激發起數學思維,拓展新的教育方式,由此本文對智慧課堂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作出分析研究。
數學教學過程中,創建相對生動的情境,學生對知識的探索也會更有動力,能夠培養出學生的數學探索意識和興趣。
問題是學生學習數學的核心,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好的問題才可以激發學生融入課堂活動之中的興趣,引發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情境。問題情境的創建在智慧課堂上還需要創建一座架構教師和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帶領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問題的創設要謹慎,避免牽強附會,也避免本末倒置,爭取能夠讓情境和數學內容完美結合在一起。
每一種數學理論都有其發展和發現的過程,很多數學理論都是經過探索之后才被發現和使用的,盡管具體的背景不同,還需要給學生創建出不同的條件,讓學生去探索數學知識。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去研究和發現以及探索,提升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引導學生對相關問題做探究,由此激發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勇于探索的品質。
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為了能夠得到相關教師的認可還需要在課堂基礎上廣泛運用信息技術。提問具有目的性和針對性,因此要圍繞著學生的理解能力,知識儲備能力展開提問,提問的內容是課堂教學的核心,也是問題解決的關鍵支撐點,爭取可以啟迪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路得到疏通,引學生豐富的聯想和想象,發生知識的遷移,引發學生創造。例如,教師可以運用現代化設備給學生展示立體的三維數學空間,讓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加透徹,由此去提問才能夠更有實效性。在教授學生《直棱柱和圓錐側面展示圖》的過程中就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展示,讓學生在頭腦中也構建起立體的圖形。讓一個直角三角形繞著它的一條直角邊旋轉形成圓錐。通過動畫演示,提問學生所看到的是什么?思考圓錐的側面積計算方法?學生的數學思維一旦形成就可以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多種問題,構建智慧課堂的主要價值就在于此,學生掌握了學習方法,能力自然會形成。
初中學生數學學習還需要積極和主動,在積極中搜尋數學學習的規律,并且能夠對問題進行清晰的判定,形成一套屬于自己的學習風格,構建起數學知識理論框架。傳統教學中學生被動學習知識,數學能力受到限制,學生也未成為課堂的主人,在這種情況下難以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那么在智慧課堂之下,為了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或者網絡圖書館等對相關的數學知識進行濃縮,建立起清晰的數學脈絡,讓數學學習更有層次性,智慧課堂也更為活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也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提升自我素養,增強數學問題的解決能力。課堂上教師教會學生如何去解決問題,幫助學生收獲數學課堂學習的樂趣,也要鍛煉學生的個人能力。教師給予學生分層次的指導,學生個體不同,學習的情況也不同,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給予分層指導能夠踐行因材施教的目標,并且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讓學生在自主學習、自我研究和探討方面更有動力,養成良好的知識學習習慣。
例如,在學習《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判定》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每一個小組自己去網絡上查找相應的資源,了解直角三角形的特點,生活中的直角三角形有哪些,并且運用微課視頻的方式為學生展現出直角三角形的性質和特點,在此基礎上學生的認知才會更為深刻,也才能夠更為直觀,不同的小組有不同的任務,一方面踐行了分層教學的理念,另外也讓學生的能力得到踐行。
綜上所述,本文對智慧課堂在初中數學中的運用進行了分析和研究,智慧課堂是在新課改背景下誕生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學生在智慧課堂之下體驗傳統課堂中沒有的教學樣式,由此也對數學產生新的感知。智慧課堂還在建設過程中,因此教師不斷學習理論知識,增強實踐能力才能夠讓智慧在課堂上得到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