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蕭
(成都外國語學校,四川 成都)
近年來學科素養的培育已經成為各門學科的發展重點,其核心素養具體為各個學習階段對學生發展所應該具備的素養要求,這是促進學生綜合素養提高和終生學習所必備的條件。物理能力和核心素養的培養是建立在扎實的學科知識基礎上的,在這其中發散思維,探討出新的物理規律和現象,能夠舉一反三。從學生的角度來看,只要是對物理領域的知識有新的發現、新的知識積累,我們就可以稱之為物理能力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對學生核心素養和能力的培養就不再是那么遙不可及,是可以落實到具體的教學任務中去的。
在現代的新型師生關系中,要求強化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在師生關系上提倡教師起輔助作用,而學生是教學的主體。這就要求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放手,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學生進行知識探討的時候,教師只是在必要的時候進行點撥啟發,不進行干預。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朝著主動和充滿個性的方向發展。
新的教學理念要求強調學生的主體意識,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用科學和人文相結合的教學教材去豐富學生。做到這些要求就必須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只有從教學的源頭開始抓起,才能更高效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改變他們舊的學習觀念,培養他們自主學習和思考。例如,在測電阻的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一步一步地采取發散性提問去開拓學生,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例如首先,“你覺得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方法去測量電阻的電動勢和內阻”,讓他們自己在課下分小組進行研究探討,這樣與一開始就教授知識相比的優點在于可以通過教師講課的時候對照自己的設計方案,發現不足,加深印象,更牢固地掌握知識。其次,“根據你設計的設計方案,如何進行實驗步驟的安排”,將實驗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不斷地嘗試錯誤中發現問題,總結知識。這種發散性的教學提問方式,將教學的自主權交回學生的手里,讓他們能夠在嘗試的過程中運用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在不知不覺中就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和核心素養能力,能夠讓他們不局限在舊有的學科知識里,而是不斷地打破常規,去發現新的事物。這能夠為國家培養素質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礎條件。
物理知識是有限的,但是學生的想象思維是無窮的。所以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的時候,不僅要將知識點講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掌握。還需要在授課過程中啟發學生,開動腦筋去發揮想象。利用既有的物理知識,在物理試題中去發現新的解題思路,運用創新思維,順利地解答物理試題的難題。古今中外,所有的科學知識的開始都是從大膽的猜想來的,所以要鼓勵學生進行發散性的想象,敢想還要敢做,通過具體的實驗去探討猜想的準確性。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加難得,好的問題是創新能力培養的開始,所以要積極地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
中學物理科學是學生從事科學實驗的起點,實驗是物理科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節,所以要從中學開始就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作為一名初中物理教師,應該利用現有的一切教授工具,去進行科學實驗的改革,讓學生在物理實驗中發現物理知識的規律,并從知道結果到知道這個結論是如何得出來的,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傳統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在上面講授,學生在下面死記,課堂氛圍較為沉悶和壓抑,這不利于思維的活躍。往往教師是在授課的過程中直接將理論知識講授出來,很少去分析結論得出的原因,這不利于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所以需要活躍課堂氣氛,在講到每個實驗的時候讓學生上臺做展示,并讓其他同學分析討論其實驗步驟出現了哪些錯誤的地方。這樣不僅強化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而且也豐富了他們的創新意識,調動課堂氣氛,提高知識掌握的效率。
總而言之,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和物理學科能力,主要是教師要在教學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需要循序漸進,努力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將更大的自主權給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主動性。在堅實的學科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思維的發散和擴展。將課堂交回到學生的手里,用以人為本的教學觀,深化學生的個性培養,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發展,培育出適合現代社會的新型人才,為祖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貢獻自己薄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