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八百坰第八小學 黑龍江大慶 163000)
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的效果也不是只看學生是不是從老師的“一桶水”中得到“一碗水”,更重要的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起到促進學生實現從“學會”到“會學”的升華,掌握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遨游的本領。
首先,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有利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教學過程是師生雙向信息交流的可控的雙邊活動的系統,是一個多層次、多角度、多方位的立體動態系統,對于這個系統的主體一學生來說,能夠自己提出一個問題,要比解決一個問題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由于學生的認知水平客觀地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所以學生對新知的理解程度(包括深度、廣度、速度)也會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懷疑、困惑與不解。學起于思,思源于疑,積極引導這些學生把心里的“疑”、“惑”勇敢地暴露出來,既能有效地指導學生釋疑解惑,又能直接發現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引導學生邊學邊問,邊問邊學,逐步把學習引向深入。同時,在不斷的質疑解惑里,學生既感受了成功的愉悅,又親身體驗到“學無止境”,不斷激發學生探究新問題的強烈欲望,促使學生更主動、更積極地參與學習過程,更好地掌握認知策略,培養能力,開發智力,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
其次,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問題”是數學的心臟,是思維活動的催化劑。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對所學的新知多問幾個“為什么?”,養成于質疑問難的良好學習習慣。久而久之在學生的大腦中,就會自覺地、能動地意識到問題的存在,產生一種懷疑困感、探究的心理狀態,這種心理狀態又能動地驅使學生積極思維,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這種可貴的數學問題意識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
1.重視教給學生尋找問題、發現題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提問。學生的 “問”與“學”同樣重要,甚至更為可貴,更有價值。為此,在教學中我十分重視教給學生尋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逐步培養學生善于發現問題,敢于提提出問題的良好學習品質。
(1)在教學數學念性質、法則之后,引導學生從新知的抽象過程、推導過程中尋找疑問。
例如,在教完分數除法的計算法則之后,我就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對法則的抽象過程大膽質疑問難。為了讓大家便于觀察比較,也便于尋找題,發現問題,我就引導學生把抽象過程加以整理。同學們通過認真觀察、積極思考,提出了許多有價值的問題。在指導學生釋疑解難的同時,我更注重讓學生弄清是怎么發現這些疑問的,總結出尋找問題、發現問題的途徑、方法。(2)引導學生從相關知識間的聯系與區別上尋找疑點,發現問題。學生能提出這些問題,表明學生已實實在在地參與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有利于促進學生把知識結構內化為認知結構。引導學生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質疑問難,追求解法的“最優化”。
2.積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為學生質疑問難掃除心理障礙,在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雖然都很重視認學生質疑問難,但大多是只能聽到同學們異口同聲的回答:“我們都會了,沒有什么問題。”究其原因,除學生不善于提問,沒有向老師提問的習慣外,更多的是心理因素造成學生不敢提問、一部分學習較好的學生,居然能夠發現自己哪些邊方還不怎么理解,需要向老師問個“為什么”,但是怕傷了自己的“面子”,只好不懂裝懂;另一部分學習相對差一些的學生,雖然有很多問題弄不懂,但又怕自己提出的問題太簡單、太沒水平被老師看不起,被同學們恥笑,也只有三緘其口,靜坐以待。針對這一現狀,我認為教師在教給學生質疑方法的同時,還必須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積極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掃除心理障得,促使學生敢于暴露自己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大膽發表自己的見解,大膽地質疑問難。首先,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學習比較差的學生要給予更多的信任、關愛和期望,只要這些學生能夠大膽地提出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不論多么膚淺,老師都要及時肯定他敢于提問、積極發的優點,發動同學代用掌聲給予鼓勵,努力營造一種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課堂氮圍,使差生也能在參與中、在質疑問難中樹立自信,學會學習。
1.不能單純地把“質疑問難”看成是課堂教學中一個可有可無的獨立的教學環節,忽視了它對提高課堂教學整體效益的作用。
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質疑問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堅持不懈地引導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不斷質疑問難,使之內化為學生一種能動的認知策略。有疑問才能啟發學生去思維力オ能啟動。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以恰當的數學問題,使學生以疑生趣,以疑激思,以疑獲知,認而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喚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達到從“要我學”轉為,“我要學”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教學質量。
2.不能單純地把“質疑問難”看成是教學過程中為差生彌補缺漏而設的一個教學環節。
教師在引導學生質疑問難時,不能局限在讓差生“知其然”的層次,應該動員全體學生積極參與,放手讓學生各抒己見,不斷產生新的聯想,新的疑問。教師應讓學生“知其所以然”、讓學生學會提問的高度引導學生釋疑解難,讓學生在快樂和諧的氣氛中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變“苦”學為“樂學”,使學生猛長知識,又增本領,真正發揮“質疑問難”的特殊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