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寧市湟源縣城關第二小學 青海西寧 812100)
在信息化的影響下,很多的學校都將這門技術引進了教學之中,其中最為普遍的,便是多媒體教學。采用多媒體教學方式,既可以用聲情并茂的方式為學生講解數學知識,又可以在此基礎上使得老師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的提升。將多媒體教學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是很受廣大師生的歡迎的,因為多媒體可以使得教學的形式變得多樣化。也正是因為多媒體技術有著如此之多的優勢,才使得它在教學之中被廣泛的使用。本文將以人教版小學數學的教學內容為例,來試著探討一下信息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這個問題。
在談信息化在小學數學之中的應用前,我們先來看一看小學數學的教學現狀。根據一些相關的資料,我們可以發現,對于小學生而言,他們目前正處在感知能力最開始的階段。小學生的年齡一般都在6-12歲之間,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沒有發育完全,他們的感知力相對來講是比較薄弱的,而且他們的自控能力也不是很高。這個階段的孩子學習數學,很多時候會對比較枯燥的數學知識產生厭煩感,因此,針對這樣的一種現象,老師必須想辦法來對其進行改變。[1]
數學最需要的,便是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這種能力與平時的數學學習是密不可分的。老師將信息化技術運用于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既可以使得學生對于數學的興趣有所提升,又可以培養學生刪選、歸納以及整理方面的能力。老師還可以利用一些視頻課件,來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針對性的培養。但是,就目前而言,很多的教師對于教學方式的選擇都是不太合理的,而對于學生自主性學習的認識也不夠到位。在平時的教學中,老師往往會愿意花上很多時間去講解一些理論性的知識,而很少會花時間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這樣的一種現象,其實是不太適合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的。
剛剛也說了,小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其實是很被動的,而且因為年齡的原因,他們理解一些知識的時候是很吃力的。針對這種情況,老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在網上搜尋一些比較貼近生活的實例教學,以此來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激發。[2]
例如,以“兩位數加兩位數”這個小節的內容為例,在這個小節中其主要教學目標使學生學會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這個小節的時候,那么應如何運用信息化技術呢?老師可以利用網絡找一些比較接近生活的教學實例,如“今天學校決定組織二年級的學生去參觀博物館,二年級一共有4個班級,4個班的同學只給了兩輛車。如果規定每輛車只準乘70人,那么應該怎樣來進行安排呢?”在網上找到這個例子之后,使用多媒體將其呈現給學生,學生在讀題目的時候,便可以感受到,雖然題目中的內容確實還是與兩數加兩位數有關,但是通過將其放置在實例中,便從以往比較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轉變成為比較鮮活的東西,而且還能夠讓學生將一些數學知識與生活中的事情結合起來,這對于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是極為關鍵的。通過讓學生思考這個問題,來提高他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這樣的一些問題,正是利用信息技術找出來的,所以說,信息技術的應用確實能夠使得老師的教學效率有所提升。
除了利用信息化技術找尋一些貼近生活的教學實例外,老師還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來制作一些微課教程,以此來優化學生的教學課堂。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有的老師可能會為了盡快將一些數學知識講完,而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如果加多與學生的交流,又很可能會導致教學任務無法完成。針對這種情況,信息化技術可以很好的將其解決。
例如,我們以“長度單位”這個小節的教學內容為例,在這個小節中,它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帶領學生對一些長度觀念有所認識,并在此基礎上使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以及他們的估測能力得到培養。我們在教學這個小節的時候,可以在理解這個小節的內容后,將其制作成一個20分鐘左右的視頻,將剛剛所提及的主要教學目標全部包含進去。如此一來,便可以保證教學任務可以完美的完成。在觀看完視頻后,老師可以利用剩下的時間,多與學生之間溝通,讓學生將自己在這個小節的學習中所遇到的問題或者是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全部都提出來。在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后,老師可以對其進行針對性的解答,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將學生所提的問題進行延伸,將以往所學的知識也包含進來,來幫學生對所謂的知識進行仔細的梳理。[3]
總的來說,在信息化時代下,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是可以得到提高的,老師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激發學生數學興趣,也可以利用信息化技術優化數學課堂教學,總之,信息化技術的優勢是很多的。不過,老師在運用的時候,也要注意信息化技術的弊端,要對其進行合理的使用。[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