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市羅鏡鎮新榕片中心小學 廣西羅定 527232)
“快樂高效”課堂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形態.教師教得輕松,學生愛學、樂學,學會學習,這是是教學的永恒主題。如何達到這理想的目標呢?這是我們所有教育工作者思考探究的課題。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認為只有徹底改變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課堂活動,才能真正達到課堂教學快樂而高效的目標。[1]
一直來,由于我們的語文老師未能徹底改變教學觀念,未能深刻研讀《語文課程標準》,導致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低效,學生的語文素養未能得到提高。要想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首先就要認真學習領會《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教學目標。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根據班級實際,教材特點做到難易適中,要把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有機地結合起來。大家知道,語文課文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教學內容隱藏在課文之中。一篇課文教什么,怎樣教?讓學生學習什么,掌握什么?會學什么?作為語文老師,一定要潛心鉆教材,依據《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年段目標,再結合單元目標、課文特點、課后思考練習等,綜合課文的教學內容,再站在學生的角度,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難點,制定出明確的教學目標。[2]
如,教學《鳥的天堂》這篇課文時,是重點教鳥還是教鳥天堂的大榕樹?如果不認真鉆研教材,就抓不準教學的重難點,不知道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其實要讓學生了解《鳥的天堂》的內容不難,難的是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作者筆下的這種樹與鳥、人與鳥、人與樹的和諧。我們在認真鉆研教材后可以這樣設計:采用倒敘教學法,讓學生找出作者發自內心贊美的話——“這美麗的南國的樹!”然后圍繞這句話去找能夠表現榕樹美的句子,通過反復的朗讀,體會榕樹的美。在學習鳥的部分時,先抓“熱鬧”一詞,讓學生通過自己的學習,然后與作者產生共鳴“這美麗的南國的樹!”[3]
人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小學生來說,如果他們對于某一方面的知識或教學內容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們就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去探索,更好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因此,我們教師要立足課堂,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多途徑全方位地誘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欲望,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隨著學校教學現代化設備設施的逐步完善,我們的課堂教學應加大現在化教學手段的優化,把形、聲、色引入課堂,有效地解決教學上的重點和難點。例如,在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手段,播放一些西沙群島魚多和鳥多的視頻和畫面,在這個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下,增強了學生對課文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去感受西沙群島的富饒和美麗。
創設寬松、愉悅的的學習環境,能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學習狀態中來,在愉悅的環境中學好知識。教師教學語言的直觀風趣,富有幽默的話語,能有效地刺激學生的大腦皮層,讓他們產生我要學我想學的情感。如教學三年級課文《驚弓之鳥》這篇課文時,老師可創設懸念,用幽默形象的動作和語言說:同學們,你們可知道,老師有特異功能,只要發點聲響就能嚇倒動物,我的這絕招是向古人學習得來的,如果你們想學,請輕聲讀文。這時學生們會急不及待地靜下心去讀書去學習,可見,幽默直觀的語言能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輕松、活潑、充滿笑聲的課堂氣氛中學習。對不同年段的學生要創設不同的讀書環境。對于低年段的小朋友要結合做游戲,開展各項競賽活動,講故事,爭當小老師都是小學生最感興趣的活動,;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不知不覺中把教學的重難點與學生喜聞樂見的游戲形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在教學游戲中學到了知識和發展了智力。并重視讀的形式,以合作讀、表演讀、配樂讀、比賽讀、分角色讀等,不同的讀法激發興趣。高年級則強調“讀議結合”,邊讀邊議、讀議結合的多種方法誘發興趣。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一節語文課是否快樂高效,關鍵在于學生是否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他們是否真正做到想學,愛學,達到會學的目標。因此,構建快樂高效課堂時,一定要調動學習主體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變“被動學習”為“自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應從引導學生在預習課文開始,再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去理解內容,并在把握文章結構,大體了解文章內容的基礎上,細讀文章的重點部分的精彩之處,精讀作者寫得感人的內容。對文章的好詞佳句要細品;對文章的妙處、細處要多感悟多體會。要通過問題引領的方式去啟迪學生:文章寫了什么?是怎樣寫的?你學到了什么?是怎樣學到的?這個過程,就是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過程,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啟迪學生思維的有效途徑。如學習《富饒的西沙群島》時,教師通過問題誘發學生自學探究:在海底世界里你感受到什么?你從哪感受到的?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魚呢?從哪些詞句中我們知道海底魚數量多?這樣,讓學生通過一邊讀一邊劃一邊想,在學習知識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培養了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我們注重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如寫字要端正,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要仔細觀察,能獨立思考,樂于提問,樂于和同學交流和良好的閱讀習慣等。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能受益終生,但它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養成的。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教學的具體情況,循序漸進地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