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島新世紀高級中學 河北秦皇島 066004)
為應對新時代的挑戰,需要我們具備多種技能、多種素養;數學思考和交流的能力將保持溢價。提高經濟競爭力,保持生活質量,維持環境,確保國家安全。作為個人和社會成員,人類面臨著決策,住在哪里,建什么,去哪里旅游,如何節約能源,如何明智地管理稀缺資源,以及如何與他人合作或競爭,使得關于地理核心素養越來越得到人們廣泛的認識與熱烈的討論。[1]
地理核心素養被描述為34個新的掃盲領域之一,根據聯合國的說法,地理核心素養被稱為“獲得基本生活” 的個人技能,能夠解決他們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了解社會與世界經濟,并積極參與其中。教育部頒布的《高中新課標標準》中對新增的學科核心素養及質量標準做了全面解讀,其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2]
1.區域認知,是地理學基本的認知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對人地關系地域系統的特點、問題進行分析、解釋、預測的方法和能力。學生掌握區域認知方法,就能夠形成從區域的視角認識地理現象的意識與習慣,運用區域綜合分析、區域比較等方式,來認識區域特征和區域人地關系問題,形成因地制宜進行區域開發的觀念。
2.綜合思維,是地理學基本的思維方法,指人們具備的全面、系統、動態地認識地理事物和現象的思維品質與能力。學生運用綜合思維方法,就能夠從多個維度對地理事物和現象進行分析,認識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釋其發生、發展和演化的過程,從而較全面地觀察、分析和認識不同地方或區域的地理環境特點,并且能夠辯證地看待現實生活中的地理問題。
3.人地協調觀,是地理學和地理教育的核心觀念,指人們對人類與地理環境之間形成協調關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的認識、理解和判斷。學生建立人地協調觀,就能夠正確認識地理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以及人類活動影響環境的不同方式、強度和后果;能夠理解人們對人地關系認識的階段性表現及其原因,能夠結合現實中出現的人地矛盾的實例,分析原因,提出改進建議。
4.地理實踐力,是指人們在地理戶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等地理實踐活動中所具備的行動能力和品質。學生具備地理實踐力,就能夠運用適當的地理工具完成既定的實踐活動,對地理探究活動充滿興趣與激情,并會用地理眼光認識和欣賞地理環境。
綜上所述,地理核心素養是一個集成、多元概念。它不僅僅要求學生具備地理的區域認知能力,認識到地理各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關系,這只是低水平的地理素養,高水平的地理核心素養,還需要學生能夠具備在地理戶外考察、社會調查、模擬實驗中的地理實踐力以及樹立正確的人地協調發展觀念。一個具有地理核心素養的人有能力尋找解決辦法,造成最小的損害,減少副作用。所以我們應該提早做好準備,培養學生們的地理核心素養,提升自己的能力。
地理核心素養并非天生,需要進行長期培養形成。當然,學生可以通過完成相關作業、考試測試,以及各種與地理相關的興趣小組活動等來提升學生自身的地理核心素養。但課堂才是我們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最直接、有效的陣地,借助于學校教育掌握必備的地理知識,形成必備的地理能力。
目前,高中課本中地理知識都是比較抽象與瑣碎,造成學生對地理這門學科的興趣缺失,由此造成許多學生缺乏地理的核心素養。針對這一問題,我們老師在課堂提問時要設計一些有趣的,由淺入深的,有層次性的題目,問題的趣味性可以使學生樂于回答,問題的層次性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例如:在進行關于“城市區位”這一章節教學時,可以這樣設計問題:有這樣美麗的四個地方——人間天堂蘇杭、南極冰原、青藏高原、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如果讓同學們選擇在其中一個地方常住,大家會選擇哪個地方呀?→為什么會這樣選擇?→大家根據世界城市分布圖,判斷一下你的選擇與世界上多數人的選擇一致嗎?→下面請同學從地形類型、氣候特征、海陸位置等這些方面的地理環境條件來解釋一下人口的密集分布有什么有利條件?這樣一系列的問題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性,問題由簡單到復雜,使學生充分參與討論,把對地理核心素養的學習與培養落到實處。
再如:在進行“土壤的次生鹽堿化”這一環境問題教學時,為了使學生了解這一現象的形成過程,我首先帶領大家分析了在暑期軍訓中軍訓服上白色鹽痕的形成,然后設計了如下的課堂提問:人類在灌溉過程中采用了怎么的不合理的方式使得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位上升后,在什么樣的氣候條件下鹽分才在土壤表層積存?→是不是所有地區,在地下水位上升后都會出現土壤的鹽堿化呢?→如何避免土壤次生鹽堿化的發生?→已發生鹽堿化的土地如何進行改良?通過這幾個層層深入的問題,逐漸讓學生明白首先土壤的次生鹽堿化是人類不合理活動導致的環境問題,其次是在特定地理環境下各要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最后樹立正確的人地發展觀,采取合理的灌溉方式,這類環境問題是可以避免的。由知識層面提升到觀念、能力層面,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地理核心素養的培養是深化高中教學課堂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與任務,熟悉和掌握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和特征是每一位地理教師必須要做到的,把課堂和教學提問緊密結合,真正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培養好地理核心素養能力,服務于今后生產、生活。在課堂的教學中,必須立足于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如何當前學生的教學計劃,使學生成為國家高素質的接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