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職業學院 湖北天門 431700)
通過學生想象力的提高,來了解美感的定義,發揮出學生的創造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所以作為一名音樂藝術類學科,對于美育教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很多學校和教師都把其列為學前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因此,通過這些教學形式,培養出優秀的幼教老師是在至關重要的手段。當前職業學院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是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能夠通過組織學生聲樂課程的練習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培養學生創新力和想象力。[1]
因為,職業教育所培養的是一線職業教師,所培養的目標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所以在進行教學內容的設計過程中,要做好教學內容的選擇,不能同傳統的音樂系聲樂課相比,需要教師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了解學生的實際音樂水平,全面提高教學質量,開展實踐教學,在創新和實踐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聲樂素養。因為主要的教學目的是培養學生職業教育能力,所以在教學開展的過程中可以加強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主觀意見和看法,共同推進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的進步和發展。同時,做到教學形式的多樣化,教學內容的豐富化,以及教學的實踐性。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不能只單純的進行合唱教學,傳統教學方式大多數都是采用合唱的形式,讓學生盡可能在演唱作品時,對學生的合唱狀態進行調整。讓學生仔細的去聆聽,不同聲部之間的發聲條件和音樂的旋律,培養學生的演唱能力。學生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就能體會到音樂魅力,提高對聲樂合唱的興趣,有條件的學生還可以自己進行編曲,這也為以后的教育實踐打下基礎,同時教師要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在學生演唱時仔細聆聽另一聲部的音樂效果,通過不斷的訓練來提高自己的音準。同時教師還可以采取小組的練習測試,來提高學生的節奏感。小組課教學是小組合作形式的演變,將全班同學按照實際學習水平來進行分組劃分,根據小組的整體實力來進行教學內容的制定,通常情況下,我們采用不同聲部和相同聲部的組合形式,讓小組之間進行對唱練習,在競爭的過程中發現彼此的缺點,不斷地完善自己。[2]
1.藝術歌曲類。藝術歌曲的教學,我們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傳統歌曲,或者是當前比較據有鑒賞意義的流行音樂來作為教學設計的主體,這些歌曲的形式都是在日常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所以學生在進行了解時通俗易懂,比較容易接受,教師要引導學生對優秀的藝術作品中所運用的詞句語言進行制作。在此基礎上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和藝術創造能力,藝術歌曲具有一定的文學性,大多數藝術歌曲的旋律都比較優美,整個歌曲中所表達的意境比較深遠,具有較高的藝術鑒賞價值。比如:《送別》和《搖籃曲》等等,這些歌曲的流傳性非常高,很多學生較為熟悉,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的進行歌曲內容的體會,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領略歌曲是帶給自己的藝術氛圍,提高學生的歌唱能力。
2.兒童歌曲教學。兒童歌曲教學是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這是因為我們教學的對象是未來的學前教育人員,他們所面對的工作主體是兒童,所以兒童歌曲的教學不可少,這些歌曲大多數都是通過兒童的生活實際來作為創作的資源,能夠反映出學生的思想感情,我們在進行歌曲鑒賞的過程中,能夠切身的體會到兒童具有的心理特征,兒童歌曲大多數的曲風都比較明快,唱起來清新甜美,所采用的旋律也比較簡單,很容易記憶。所以我們在進行歌曲表演的時候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模仿學生,演唱過程中要表達出兒童所具有的獨特特點,讓整個演唱過程都處于一個清新明朗的狀態下,如《數鴨子》等等。隨著教學改革的實施,傳統教學形式已經不適合當前的教學發展,教學內容不能一味的采用灌輸式教學,需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結合學生的學習生活,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課堂的建立,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制定相應的教學內容,還要充分了解聲樂教學的主要特點,實現聲樂課教學模式的改革,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聲樂教學是當前我國學前教育中的主要內容,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在進行教學規劃的過程中,需要創新現有的聲樂教學方式,主要的教學目標是全面提升學前兒童的音樂素養,能夠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進行專業聲樂技能的學習,同樣這些教育內容也是當前職業教學的主要教學內容,全面提高職業學生的音樂素養才能夠更好的為今后的工作學習提供理論依據,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幼兒教育人才。[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