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 波
(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中山中學,廣西 桂林)
教師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數學水平的提高,還要對其核心素養的形成加以關注,為學生實現所有課程間的融會貫通打下堅實基礎。核心素養主要是指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指引學生漸漸產生及擁有優秀的個人品質和綜合素質,以此實現未來發展需求和自身社會價值。
進入21世紀后,我國教育界對于學生培養方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不但要傳授豐富的理論與實踐知識,還要培養其核心素養,全面提高綜合素質。因此,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逐漸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加以重視,尤其是將怎樣提高數學核心素養作為首要研究問題。數學核心素養屬于數學的實質特征,無論是在學生今后成才道路上,還是個人全面發展中,都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是適合時代發展新型人才的必備素質。數學核心素養不單單體現在表面能力方面,還體現在內在思維邏輯中。現階段,大量學者對其總結出六大方面內容,分別是數學推導、抽象數學、數學建模、數學運算、數據分析、直觀設想。以上這些數學核心素養是五大基礎能力的延續和深層次的挖掘。
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教師把數學核心素養的鍛煉視為重點教學任務。六種數學核心素養分別有不同的特征,在學生具體學習時,從發現問題階段、質疑問題階段,最終到處理問題階段,各個核心素養發揮的作用也各有千秋。然而學習中要強調系統性,把六大核心素養視為一個系統,并非是單獨孤立的內容。每個素養間均是融會貫通的,例如,數學的直觀設想中就涵蓋著運算、推理、建模,而在推理中,又存在直觀的設想、運算、探析等。數學核心素養與理論知識的理解、技能的鍛煉等方面有著緊密聯系,只有對其有準確的認知,才能充分提升高中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1]。
興趣是一切行為的動力源泉。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往往只注重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然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對于繁雜、乏味的推論、原理、概念、公式等持比較抗拒的態度,喪失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學生如果對數學沒有興趣和好奇心,教學質量和效率將會大大降低。為促進這種現象的改變,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成為教學中的必備手段。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創建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的合理情境,利用沖突推動認識爭論,設計疑團,讓學生依次進行猜想、思索、計算的過程,以此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是富有樂趣的、可具體化的、有思想的、能親近的、豐富多彩的。同時,教師要轉變教學內容的展現形式,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數學知識的重要價值。只有在這種情況下,才能從根源引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提升其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形成完善知識系統的認知,不斷挑戰和改善自我。
比如,在講解空間幾何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運用當下新興的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呈現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的幾何三視圖,讓其在欣賞課件的過程中對三視圖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在講解幾何體表面積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一些軟件實施幾何體的描繪以及把幾何體在平面中打開,輔助教學計算表面積,用輕巧的形式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集中學習精力,輔助其精確地把握幾何體三視圖的繪畫以及表面積計算方法。另外,在復習時可以提出現實中隨處可見的容器三視圖描繪以及計算表面積的問題,讓學生明確數學知識在實際應用中的作用。
課后總結環節是對課堂知識的變相拓展,利用這一環節,學生能整體增強知識系統的理解和運用,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以此提升學生總結歸納水平,有助于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傳統教學中教師比較關注知識的傳達,忽視學生自我認知的體現,幾乎就是獲得想要的答案后便終止彼此溝通,簡而言之就是在乎結果不在乎過程。
比如,在傳授“直線與方程”相關知識時,教師在達成基本課堂教學目標后,要及時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概括和歸納,讓其在總結歸納中明確地意識到用方程式展示直線的各種方式,不但有利于學生加深對直線方程的理解,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總結能力。接著讓其回答各種方式的方程分別存在哪些特征,怎樣選用不同方程,還有為何會這樣想等問題。讓學生針對自我意識和思索的過程進行描述、捋順和自省,以此提升其自省意識水平[2]。
綜上所述,在高中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無論是在教師今后教學過程中,抑或是學生未來發展中,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要不斷添加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創建科學合理的情境,提高課后總結效率,以此促進教學水平和學習能力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