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 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高職教育不斷發展,一方面為社會發展培養與輸送了更多的人才,另一方面對教學與教學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筆者針對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標準體系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第一,多元化的原則。就目前發展實際情況來看,我國高職英語教學呈現復雜化與多樣化的特點。基于此,高職英語課程評價體系應該是多維度的。教師在設計課程評價標準的過程中應該立足于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在學習英語過程中的不同目標、不同專業英語教學的實際要求,構建完善的、滿足具體實際情況的評價標準體系。對現有評價機制進行動態性的調整,相關評價標準應該根據具體的教學情況進行適當的補充或刪減。與此同時,在構建英語評價機制的時候,應該注重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的有效結合,應該注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的有效結合,應該注重自我評價與相互評價的有效結合,應該形成綜合性的評價機制,另外,積極創設開放性、多維度的課堂評價標準,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評價當中去,實現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發展[1]。
第二,適應性與動態性原則。首先,高職院校辦學實踐中,開展英語教育的根本目標是提高學生的英語應用能力,為社會發展培養與輸送更多優秀的人才。基于此,高職院校在構建多維度英語評價機制的過程中,應該實現評價與這一根本目標相吻合,應該有效的構建課上評價與課后評價有機結合的標準體系[2]。其次,隨著時代的發展,高職教育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發展目標乃至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標準都會發生改變,基于此,我們在構建高職英語評價體系的過程中不能固步自封,應該充分結合時代發展的要求,學生自身的價值訴求以及學校發展的客觀需求,動態性的構建課程評價標準體系與完善評價機制,最終實現長效性的教學管理機制,推動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
第三,客觀與主觀充分結合的原則。在構建課程評價標準體系的過程中,一定要秉承公平公正公開的基本原則,落實認真對待的基本態度,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既要有效利用客觀評價標準與方法,也要時效性的發揮主觀評價的積極作用,使得客觀評價與主觀評價形成辯證統一的整體。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也要注意與遵循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的原則。
在辦學實踐中,多維度課程評價體系打破了傳統英語評價機制中的諸多束縛,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尊重多元化的價值訴求,倡導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學生在教學評價的過程中不僅是接受評價的客體,同時也是接受評價的主體,評價的過程應該是師生共同來完成的,在這一評價標準體系中集中凸顯了人文主義的內涵,倡導在多種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展開評價,而不是將教學評價桎梏在原有的環境中,在教學評價中更注重學生的主體性與獨立性,充分落實以人為本 的基本原則。結合現階段高職英語教學的基本特點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筆者認為構建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標準體系應該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形成性評價。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出勤情況,按照比例折算分數,主要考察學生的遲到早退、請假曠課等;(2)課堂表現,主要考察學生在課堂上是否遵守課堂紀律,如在課堂上玩手機、睡覺、吃東西等;(3)情境表演,主要考察學生在課堂訓練的參與程度,是否具有團隊協作精神,是否具有認真學習的態度與明確的學習計劃,是否具有較強的責任意識與主動發現與解決問題的意識;(4)作業,主要考察學生口頭作業、書面作業、總結性作業等不同作業形式的完成情況。
第二,終結性評價。這一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1)平時的測驗,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多次的考試,并將每一次考試的成績都按照不同的比例折算出分數,考試的形式應該是多元化的,不僅包括聽、說、讀、寫等專項測試,同時也應該包括綜合性的測試;(2)期末考試,教務處組織統一的考試,并按照比例折算出分數。
第三,即時性評價。這一評價維度主要包括四個方面:(1)學生的自我評價,評價標準應該定位能夠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同時能夠帶動他人積極學習,能夠在學習過程中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掌握的詞匯量比較大,在學習中展現出良好的精神面貌;(2)組內互評,評價標準應該為按時完成學習任務,在訓練的過程中準確完整并發揮一定的帶頭作用;(3)組間互評,評價標準包括語音語調是否純正與正確,詞匯量是否豐富,句型的運用是否準確,在英語表達的過程中是否流暢,肢體語言是否自然得體;(4)教師評價,主要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執行能力、學習態度、責任意識、團隊意識展開評價。
綜上所述,在構建高職英語課程“多維度”評價標準體系的過程中,應該充分遵循多元化的原則、適應性與動態性原則、客觀與主觀充分結合的原則,根據高職英語教學發展的實際需要,有效的開展形成性評價、終結性評價、即時性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