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萬雄,李曉華
(1.甘肅省民勤縣第四中學,甘肅 武威;2.甘肅省民勤縣職業中專,甘肅 武威)
一個人要想適應社會,除了需要具有優秀的專業素質和積極向上的品德修養外,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全的人格。高中階段是人生的關鍵階段,是增長知識和提高各種能力的重要時期,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所在。但高中生雖然生理逐漸走向成熟,開始有了自己的見解,有了一定的辨別能力,但心理發展還不夠健全,而這一階段學生的課業負擔很重,面對升學和就業的選擇,再加上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心理壓力很大,所以非常容易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一個人只有具備了較強的忍耐挫折和失敗的良好的心理品質,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所以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全人格既是學生自身健康成長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的需要。
現在的高中在校生,大多出生于20世紀90年代,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產生的原因是來自多方面的。(1)大部分家長文化水平較低,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存在著很大的偏差,簡單粗暴或者任意放縱的教育方式,影響了孩子健全人格的發展。(2)目前社會上很多不健康的東西充斥網絡市場,對處在意志尚容易動搖且好奇心較強的高中階段的學生負面影響很大,一些低級文化直接或間接地誘發了他們不健康心理的形成。(3)學校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只注重學生智力的發展,而相對輕視了對學生思想品質的教育,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課更是一片空白,大部分學校根本不予開設。各科任教師也總是持有傳統的教育觀念,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只看重考試成績,以至于對學習成績偏差的學生關注不夠,甚至諷刺挖苦,這也是影響學生健全人格形成的一個主要原因。
人的情緒與健康的心理是相輔相成的,情緒積極的時候,就會迸發熱愛生活的感情,內心充滿快樂,形成積極健康的心理,并產生很高的辦事效率,還能和周圍人和諧相處。優雅、潔凈、舒適的校園環境和輕松、愉悅、祥和的課堂教學環境,都會使人心情舒暢;進而形成一種友好和諧、師生平等、互敬互助的學習氛圍,同時彰顯出和諧校園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在這樣的環境里學習就會產生積極進取的心理,對學習充滿信心,學生對校園也會充滿感情,那么學校教育就能起到潛移默化的藝術效果,從而有效地預防學生心理問題的產生。所以要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就必須創設生動健康的教育教學環境。如綠色生態環境創建,植樹、種花,打造校園園林景觀,突出生態文明主題;樓道里張掛著名科學家、偉人的頭像、名人名言、傳統文化等,培養學生健康向上的品質,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感情;教室里規劃學習園地、學習專欄,增強學習環境的生機和活力,展現昂揚向上的班級風采。學校還可以通過演講、競賽等活動,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精神風貌。另外建立心理咨詢室,適時恰當地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更好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親其師,而信其道。”師生關系和諧也是學生形成健康人格的重要條件。師生關系融洽,當生活上、學習上有了困難和問題就愿意和老師交流,也就避免了一些心理問題的產生,作為高中教師,我們面對著新時期具有新的特點的教育對象,必須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把學生放在課堂教學的主體地位,時刻關心他們的成長,做學生的良師益友。高中校園的師生關系,與小學、初中相比有了明顯的變化,他們愿把老師當成朋友。所以,教師要具備健康的心理素質,要理解尊重學生,以良好的精神狀態對待學生。這樣才能在學生的心目中樹立良好的師長形象,有了和諧的師生關系做基礎,學生的心情就會放松,就會充滿信心和快樂。如我們在評價學生的問題上,要多表揚,少批評,尤其對學習較吃力的學生,多關注,多欣賞,積極尋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鼓勵,讓他們找回自信,克服自卑,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再就是,要隨時注意學生的思想動向,發現學生有了心理問題,要體貼他們,要及時給予疏導,把問題扼殺在萌芽中,絕對不能歧視或熟視無睹。
作為一名教師,我迫切希望學生有一顆積極健康的心理,從而以旺盛的精力投入學習活動中,努力學習,積極進取,順利完成學業,以優異的成績邁進大學的校門,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學校、家庭、教師共同關心學生的成長,以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